封开法院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化解信任危机促和谐

2025年06月18日 西江日报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吴灿霞

  “感谢法官,端午节的订单赶上了!货款收到后我马上还钱。”裹蒸经销商老黄激动地说。

  “多亏法官的帮忙,这笔钱能在不伤和气的前提下拿回来。”加工厂李老板也忍不住表示感谢。

  端午节前夕,在封开法院南丰法庭陈建威法官的巧妙调解下,一起货款纠纷在法理与温情交织中得到化解,经销商不仅完成了端午节前的关键订单,昔日的合作伙伴更是重拾信任。

  老黄与李老板原是亲密的生意伙伴,2023年开始,老黄多次到李老板的工厂批发裹蒸,但只支付了部分货款。今年2月,双方对账后确认老黄尚欠17000元货款。老黄当场签下欠条,约定在1个月内还清。

  期限届满后,老黄却未能付款。5月初,李老板诉至法院,要求老黄支付货款、利息,并承担律师费。

  承办法官陈建威拿到卷宗后敏锐意识到,案件事实清楚,按程序判决很快能结案,但临近端午节裹蒸销售旺季,这样结案可能会彻底斩断两人的合作纽带,当务之急还是以调解方式解开二人的心结。

  老黄表示现在家属生病需要治疗费,此外还有20多万元货款未能收回,表示先每月还500至800元。“他之前总说等两天,可哪次不是糊弄?每月至少1500元。”调解初期,李老板态度强硬。

  陈建威不厌其烦地通过电话从中斡旋,但十几天过去了,双方对于分期还款金额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李老板称生意繁忙,反复要求尽快线上开庭审理。

  陈建威遂通知双方采取线上开庭形式进行审理,并提前告知双方线上开庭的操作方法和流程。

  案件开庭审理当天,老黄迟迟未上线,李老板在视频中急得拍桌子:“法官您看,连开庭他都躲避!”

  陈建威再次拨打老黄的电话,却传来一阵忙音。开庭前的沟通中,老黄有还钱的诚意,也积极配合调解工作,现在怎么又消失了?陈建威很费解。

  陈建威当即决定,即便缺席审理,也要在完成法庭调查的前提下,以修复合作关系为目标推进调解。

  “李老板,你家的裹蒸能销售到各地,靠的不就是像老黄这样的经销商吗?”陈建威拿出进货记录,“糯米离了柊叶就散,生意断了合作链,明年端午节就少了一个经销商为你铺货。”一席话让李老板沉默良久。

  “咱们给协议加条‘绳子’!”明白李老板的顾虑,陈建威说道,“若有一期违约,你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何?”

  在陈建威条分缕析的劝说下,李老板同意将月还款额度降至1000元,并自愿放弃利息。

  “带家属到广州看病,竟错过了开庭审理。”陈建威联系上老黄后,老黄才惊觉错过开庭时间,懊恼不已。

  陈建威将李老板提出的分期方案告诉老黄,体谅老黄家属生病、资金周转的难处,又严肃指出拖欠货款的法律后果,并分析继续合作的长远利益。

  “柊叶要一层层裹,债务也能分步解,按月分期,李老板继续供货,你的端午订单也不耽误。”“端午节订单就是救命稻草,和李老板把货款的事谈妥了,不要耽误卖裹蒸的好时令。”陈建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下,老黄也动容了。

  “法官,我同意这个调解方案,这笔欠款我一定能按时履行!”老黄信誓旦旦地说。

  随着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陈建威心里的石头也终于落下。这起案件的成功化解,是封开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封开法院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司法理念,将调解贯穿案件审理全过程,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纠纷消除于源头,实现“案结事了、合作双赢”的良好效果。

西江日报A03A03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化解信任危机促和谐 2025-06-18 2 2025年06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