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那道数学题不应该那样答,当时怎么没想到呢,要不分数还可以更高……”高考虽已结束10天,小张仍沉浸在考试中,感到很懊悔。为了帮助孩子尽快从焦虑中走出来,面对新的生活,小张的父母求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卓文。
“考生出现反复回忆考试细节、懊悔发挥失常、担心成绩不理想等焦虑情绪,这是常见现象。大部分考生都会历经这个过程。”陈卓文告诉小张父母,但过分焦虑则会影响正常生活,个别考生甚至出现失眠、肠胃不适等身体反应。
陈卓文介绍,考生过度担忧并不能改变现状,反而会将自己带入以偏概全的思维里,不断纠结写过的答案,频繁估分并过度担忧成绩,认为自己考砸,信念就像多米诺骨牌那样崩塌,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希望。
在陈卓文看来,考生积极调整思维,建立全新认知很重要,爱默生曾经说过“一个朝着自已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此刻考生应坚定地告诉自己,高考只是人生其中一个站点,而并非终点,即使这次成绩不理想,但仍有其他选择,可以重新去规划自己。接下来只要努力,前途一样光明。
怎样为这类型的考生解压呢?“可以通过运动来调适。”陈卓文告诉小张父母,运动能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为身体带来愉悦感,如跑步、游泳、打球、骑行等户外活动,对缓解焦虑情绪有很大帮助。
陈卓文认为,当个人感到焦虑烦躁时,就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自己的呼吸,持续几分钟后,就会令身心得到放松。也可以通过书写或涂色等宣泄方式,令自己烦躁的心情安静下来。
“此外,给自己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结伴阅读,学习驾驶或烹饪技能,看电影或安排去网红点打卡等,不断丰富生活,让自己充实起来。”陈卓文说,家长也要多和孩子沟通,支持和鼓励他们,尽快扫除孩子心里的阴霾,引导他们早日走上阳光活力的生活。
陈卓文提醒,若焦虑症状持续两周以上,且出现食欲锐减、自我否定等严重表现,就及时就医,或致电公益热线12355共青团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来获得心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