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视野,发现不少“小体量”都有大容量。小修小补、社区食堂等构建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全国210个试点地区落地,家门口消费更便利。剃刀、拖鞋、礼品袋等小商品集合的义乌国际商贸城,面对关税大棒,一边“以AI赋能”,一边“抱团出海”。专精特新“小巨人”集聚在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仅占全国规上工业中小企业的3.2%,却贡献了10.9%的利润。
精准对接、资源整合、开放融合,形成效率和效益的高势能,激活“以小托大”的奇景。再细思,奇景源自积淀,之所以能涌现,是因为我国经济“量的积累”正转变为“质的飞跃”。“小体量”富含大能量,正是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小体量”拥有大能量,是观察高质量发展的一扇窗。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中国发展潜力无限。
——崔妍:透视“小体量”的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