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要区气象局工作人员为虾农讲解水体监测设备。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通讯员 张磊 唐白冰
一大早,高要区莲塘镇波西村罗氏沼虾养殖户林水彬拿出手机,打开智慧养殖APP,查看虾塘的实时监测数据。点开页面,水体溶解氧、PH值、水温等多项数值一目了然。“今天虾塘的数值正常。这个智慧系统一天24小时帮我监测着数据,非常方便。”他笑着说。
数据赋能,精准服务,促农增收。这套智慧养虾系统的背后,是高要区围绕罗氏沼虾,深化“高桂晴行”党建品牌,以全产业链智慧气象服务助力“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的积极实践。
高要罗氏沼虾产业是当地经济支柱产业,产值占全省70%。近年,气候复杂多变,极端天气增加,为这一优势特色产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对地方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少影响。
如何应对挑战,减少养殖户损失,稳定产业市场?高要区将目光投向了气象保障智慧体系,致力以更精准的气象监测和天气预报为产业保驾护航。
“高要区气象局组建了罗氏沼虾气象服务党员先锋队,针对罗氏沼虾的生长特性和养殖需求,与养殖户沟通交流,近两年来进行了30多次专项调研。”高要区气象局天气预报员陈焕容介绍,在收集、分析、总结养殖户的气象服务需求的基础上,该局形成了系统性研究成果,定期制定气象服务周报、专报,指导虾农科学养殖,防范气象风险。
不仅于此。高要区气象局还加强与高要区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高要鱼虾检测监测站等单位合作,开展罗氏沼虾气象服务项目建设与研究,建设气象监测网络,搭建罗氏沼虾智慧气象服务平台。该项目在莲塘镇先行试点,形成经验后在全区辐射推广。
在林水彬的虾塘边,记者见到去年底建成的高要区罗氏沼虾特色农业气象试验站。站里的自动气象站和水体监测设施设备,能对温度、气压、降水、风速、水温、溶解氧、Ph值等进行连续观测,数据可在一旁的气象数据要素监测系统屏幕和智慧气象服务平台App、小程序上实时更新。这个气象站服务着莲塘镇2万亩罗氏沼虾虾塘,为天气预报、水质分析、病害检测、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我们专门开发了气象服务平台。平台与罗氏沼虾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对接。养殖户打开小程序、公众号,不仅能看到实时气象数据、天气预报、防灾指南,还能获取针对罗氏沼虾养殖的气象小贴士。”陈焕容举例介绍,罗氏沼虾的幼虾养殖对水温要求极为严格,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成活率。气象部门密切关注气温变化,一旦预测气温将下降明显,就会通过微信群、服务号等向养殖户发送预报信息,帮助他们及时做好虾塘覆膜保温,在饲料中添加营养物,保证幼虾渡过难关。
高要鱼虾检测监测站与高要区气象局开展合作,融入高要区罗氏沼虾示范建设中。该站站长王玲告诉记者:“监测站人员每周一次到莲塘镇的虾塘进行水质检测,为智慧养虾提供专业数据,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天地水”一体化监测网络大大提升了气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为虾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近两年,高要区气象局立足该监测网络,精准发布特色水产服务专报约100期,帮助养殖户成功应对多次极端天气。如前阵子台风“蝴蝶”来袭,气象部门给虾农发布了详细的台风路径和影响范围预报,并提供加固虾塘防护设施、检查排水系统等防御建议,帮助虾农降低损失。
“在气象部门的提醒下,这次台风‘蝴蝶’来之前,我已干塘收虾,将1200斤罗氏沼虾提前卖了,避免了损失。”在林水彬看来,气象部门的服务能帮助他更好地实时掌握虾塘状况,让生产养殖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