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流光:千年文脉的烟火与传承

2025年06月24日 西江日报

在广东省第六届非遗购物节非遗市集上,端砚等肇庆非遗精彩亮相。

新桥洋篮编织体验活动在高要区文化馆举行。

封开县“2025年文化和自然非遗日”活动上的《鲤鱼灯舞》。

  2025年6月14日是我国第20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为“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肇庆各县(市、区)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依托,让非遗不仅“动”起来,更“火”起来、“潮”起来,全方位展现着肇庆在非遗保护与传承道路上的坚实步伐与创新硕果。

  广东主会场:

  肇庆非遗元素熠熠生辉

  6月14—16日,在潮州举行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系列活动,以“岭南千年文脉·非遗焕新焕彩”为主题,描绘全民共享非遗节庆的生动图景。在主会场,肇庆诸多特色非遗项目精彩亮相,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之一。端砚制作技艺、古法造纸、广宁云吞制作技艺、高要伦太太龟苓膏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纷纷在广东省第六届非遗购物节非遗市集中展销。砚玉玲珑、粤路纸等品牌,以及白端首饰、古法造纸DIY包等文创产品,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赏、询问购买,生动诠释了肇庆非遗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肇庆市文化馆副馆长孙秀丽、原创音乐人陈英华等走进直播间,推介肇庆非遗好物,带领线上观众领略端砚的石品花纹之美,感受古法造纸的创新转化,品味肇庆裹蒸、广宁云吞、伦太太龟苓膏等美食的独特风味。云上市集,四会玉雕非遗馆、盈福翠、彩明窑等非遗项目或企业,也纷纷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开展直播活动,与网友畅聊非遗技艺和特色产品,实现非遗好物“即看即买”,为非遗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开辟了新的途径,让肇庆非遗在数字化浪潮中绽放新活力。

  此外,肇庆市推荐的“古端州新德庆非遗民俗之旅”入选非遗特色旅游线路。这条线路将德庆县的众多非遗项目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有机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一条深度体验非遗文化的特色旅游路径,推动了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了非遗的传承与推广,也让肇庆的非遗文化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得到了展示。

  鼎湖:非遗集市掀起青春热潮

  6月7-8日,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的鼎湖区首届非遗集市在肇庆万达广场开启,传统裹蒸的香气、金易宝的精美雕刻、鼎湖根雕的巧夺天工等,众多非遗技艺在传承人的活态展示下,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匠心独运的魅力。

  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在传承人或手艺人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制作简易掐丝珐琅画、体验针灸董氏奇穴神奇针法,以及参加裹蒸亲子体验制作活动等。

  融合现代审美与实用功能的创新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淘宝客”。从各种传统美食到具有农耕元素的木器、时尚的自鸣钟表、栩栩如生的根雕、精美的金易宝挂件等,这些“鼎湖记忆”伴手礼深受市民喜爱,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引领了消费新潮流。古老的《贝水婚礼》、绚丽多彩的《鼎湖蝴蝶舞》、充满活力的《健身龙》等表演,生动展现了鼎湖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鲜活魅力。

  高要:新桥洋篮编织体验活动

  传承指尖技艺

  6月14日,在高要区文化馆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中,新桥洋篮编织体验活动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活动当天,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冯四妹为家长和孩子们讲解洋篮编织的经纬编织法以及各种技法,并以编织小竹船为例进行亲自示范,指导大家将竹篾编织成一只只色彩鲜艳、精美小巧的手工竹船。此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手工体验,更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有力推动。

  同时,开展的非遗项目图片展览活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高要区的非遗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活动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高要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封开:千年古郡非遗惊艳亮相

  6月14日,在封开县江滨公园举办的“岭南千年文脉·非遗焕新焕彩”2025年文化和自然非遗日活动亮点纷呈,通过动态展演、静态展览、互动问答等形式,全方位呈现封开非遗保护成果。

  市级非遗《鲤鱼灯舞》《蚌舞》以及民间舞蹈《福娃报喜》等节目轮番登场,舞者们手持鲤鱼灯,通过“游江”“戏水”等动作传递吉祥寓意;渔夫与蚌仙的幽默互动,展现封开民间故事魅力。

  此外,非遗图片展览集中展示了封开非遗保护成果,让广大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封开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激发了大家对家乡文化遗产的保护热情。近年来,封开县文化馆、县非遗保护中心通过“非遗+文旅”模式,构建封开非遗保护体系,为封开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源:各级文化馆

西江日报A08A08非遗流光:千年文脉的烟火与传承 2025-06-24 2 2025年06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