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苏燕君 通讯员 甘雪怡
五金产业是肇庆传统优势产业之一,高要区金利镇更是被誉为“中国小五金之乡”。近年来,高要区及金利镇扎实推进五金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成效。然而,企业“小散乱”、产业链条短、要素保障弱、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制约着金利五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7月7日,市政协在高要区金利镇举办“主席·五金行业代表深聊会”,邀请高要五金行业代表摆问题、提建议,组织肇庆市直及高要区相关部门作回应、谈计划,充分体现深聊会这一市政协重要协商议政平台深入沟通、畅所欲言的特色。
据了解,“主席·行业代表深聊会”是市政协去年创设的协商议政平台,旨在拓展协商议政深度广度,从“小切口”入手,聚焦肇庆特色产业、行业深度协商,做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本次深聊会上,政企双方在深入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共同为五金产业转型升级、焕发传统产业新活力贡献智慧力量。
整治“小散乱”促进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聊会上,五金产业实现绿色转型是政企的共同愿景。
市政协常委、高要区利星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广生认为,五金产业要做好绿色发展这一重要课题,应当重视整治“小散乱”企业,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他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可依托肇庆市制定的《肇庆金利高新区五金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23-2027年)》,有规划、分批次、分阶段强力引导“小散乱”企业入园集聚,从源头上杜绝各类污染,进一步规范小微企业在安全生产、税务、工商登记等领域的管理与服务,推动五金产业向绿色化、规范化、智能化发展。
“整治‘小散乱’企业,既需要政府层面的统筹规划,又需要部门联动、企业协同。”肇庆市生态环境局回应,将积极学习借鉴外地整治“小散乱”企业的先进经验,积极指导金利做好产业园区的规划、环评等工作,大力推广先进治污技术,全力支持金利五金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同时,希望金利五金企业落实环保责任,不断提升金属废水治理的工艺技术,真正做到产业升级,协力推动五金产业高质量发展。
肇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该局已下发整治“小散乱”无证经营的工作方案,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抽查,引导小微企业做到有证、合规。
加大企业技改升级支持力度
深聊会指出,随着全球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变革不断加速,传统制造业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金利五金产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亟待通过产业升级、技改提质来重塑竞争优势。
广东嘉利车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永华提出,企业的技改升级需获得政府更大的支持。他表示,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持续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力度,才能不断把产品做精、把技术做优。他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技改和设备更新的扶持力度,通过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切实助力企业在技术革新和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对此,肇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回应,肇庆正积极向上争取更多资金政策为企业的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持续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技改数字化转型,聚焦新能源汽车(含新型储能)、电子信息、金属加工等重点行业,择优遴选数字化牵引单位,组建“1+1+N”的产业生态联合体,提供细分行业领域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争取用最小的成本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该局将积极帮助企业深入研究政府相关扶持政策,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相应的政策支持。
市政协委员阮晓华表示,企业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金利五金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更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政企合力擦亮“好五金·金利造”品牌。
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大文章
人才是第一资源。深聊会上,人才的“引育留用”是企业关注的重要话题。
肇庆市弘丰智扬精密制品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陈子肇提出的“人才引进难”问题引发与会企业代表的共鸣。他表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公司目前正积极通过深化与地方高校、专业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引进培育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但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亟待解决。
肇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表示,一方面,企业可乘当前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的东风,积极到省外、市外开展人才招聘活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充分用好政府打造的公共招聘平台,积极参加由肇庆市举办的招聘会、毕业季专场招聘活动等,并用好肇庆市人力资源产业园的赋能服务,更好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建议企业用好本地院校资源,在校企合作上持续发力,探索成立“订单班”,结合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精准培育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写好人才“引育留用”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