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陈洁
从1万元降至7000元,再从7000元降至1800元,这是一家铝型材行业头部企业过去20年的产品加工价格走势。当有商家大呼“生意难做”的时候,广宁一家装备企业却逆势而行,从自动化再到智能化,在市场变化中始终保持竞争力。
沿着广宁县城一直到宾亨镇,沿路新园区崛起,新厂房林立,让人欣喜于这个山区县的新一面。肇庆科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达机械”)是宾亨镇石涧工业园区最早落地的企业之一,由广宁乡亲王远强与兄长于2008年回乡创立,专业生产铝型材挤压设备,属铝型材产业的关键环节。
铝型材产业是广东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市场主体众多。从房地产到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众多产业皆离不开铝型材的加持。受市场环境影响,近年来,铝型材生产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以某头部企业为例,2002年,其铝型材的加工价格为1万元/吨,至2017年缓缓降至7000元/吨,价格随后仿佛步入下坡道,至今年已降至1800元/吨,不足高峰时期的1/5。
下游加工环节承压,上游装备环节必受连带影响,怎么办?“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王远强深信这句话。他从一线做起,扎根行业多年,对铝型材产业了如指掌,早就意识到行业若想活得好,必须降本增效,这也意味着生产设备一定要改进。
王远强着力研发自动化挤压装备,并于2019年推出市场,让下游企业尝到自动化的甜头,稳住了科达机械的订单。未在成功上休息太久,王远强又进一步将目标定在智能化。
“铝型材行业非常依赖熟手工,产品质量也不稳定,我们要通过智能化解决这些痛点。”王远强和团队共同研究,将每一个环节进行数据化,形成全套智慧生产流程。
“现在一个车间两条线要10个工人,智能化生产以后,同样的产能最多需要2个工人,还只是普通工人。”站在正在研发的设备旁,王远强对记者说,“我们要将生产线对人力的依赖降至最低。”
为研发智能化挤压设备,科达机械去年斥资200多万元,购买下游全套生产线,涵盖铝锭熔铸到包装各环节,以精确掌握各环节数据,方便调整相应的数据参数。“要保持竞争力就需要不断研发。”王远强说。
虽说打了多次胜仗,王远强还是感到当下企业经营的压力。“20年前一般是货走款到,做生意几乎不用本钱”,但现在终端价格下降,回款周期长,研发投入大,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随之不断上升,“民营企业是真不容易”。
金融服务适时纾困。科达机械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拥有70多项专利。广宁农商银行根据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政策,以其专利为质押,于今年4月为其发放400多万元贷款。科达机械将相关资金用于补充流动性,“现在的营商环境好了很多,以前怎么也想不到还能靠专利贷款呢”。
科达机械如今已是国内较大的铝型材挤压后部设备生产厂家之一。王远强仍然十分忙碌,一边忙着研发,一边忙于调研,了解下游工厂诉求,每个月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广东和江浙之间来回跑。
王远强认为铝型材产业始终是社会所需,作为设备供应商要不断为下游解决问题,共同进步才能保持竞争力。“做生意的逻辑彻底变了,”他总结道,“从前质量在人情之后,如今质量压倒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