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砍竹卖原料,现在一根竹子能变成新能源电池材料。”近日,竹农冯伯对广宁竹产业出现的新发展感到十分欣喜。
近年来,广宁围绕“主攻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发展思路,开辟竹原纤维、竹基新材料等产业新赛道。其中,投资21.5亿元的阳光科密科创零碳产业园建设竹基新材料研发智造高地;投资5亿元的德图堡(大成)竹基硅碳负极项目推动竹材进军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投资4亿元的全竹产业链联动项目打通“从竹子到高附加值终端产品”全流程,实现“一根竹子吃干榨净”的闭环产业链。
除了立“竹”资源,广宁县还大力“塑”造未来。依托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地区,广宁县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引进“链主”企业国立科技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带动特普爱、钟银等16个优质项目入驻,总投资达89.65亿元,构建再生塑料“回收—分拣—加工—改性—销售—回收”闭环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以一根竹子为引擎,广宁持续巩固经济发展基础,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让各行各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下“竹”功夫培育产业“竹海”。三年来,广宁规上工业企业从79家增至118家,增幅49.37%;总产值达237.2亿元,工业创税从2.39亿元跃升至4.55亿元,增幅90.4%。竹产业与资源循环产业两大集群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今年5月,广东鼎丰纸业有限公司生活用纸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正式投产,为企业新增产值近3亿元。与此同时,绿色能源矩阵初现规模,投资9亿元的大唐洲仔风电场、投资2.17亿元的中广核螺岗二期风电场并网发电;总投资86.7亿元的国家能源重点项目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完成投资超27亿元,2026年首台机组将投产,项目建成后年均产值超9.5亿元。
富民产业蓬勃发展,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2024年,广宁农林牧渔业产值达90.77亿元,全县17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2年增长27%。油茶、肉鸽、生猪三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2023—2024年综合产值突破74亿元,生猪产业以“养殖+屠宰”链式发展实现产值34.5亿元,肉鸽产业通过深加工拓展预制菜赛道实现产值16亿元,油茶产业创新“种植—加工—文旅”三产融合模式实现产值24亿元。
做深做透“土特产”文章,让“土特产”闯出新天地。2024年,广宁县竹笋综合产值3.5亿元,较2022年增长75%;潭布甘薯入选广东“十大名薯品牌”,潭布番薯干入选省“2024年最受大众欢迎的十大薯品(加工类)”,全产业链产值3.8亿元,较2022年增长52%。
“舌尖经济”迸发产业新活力。2024年,广宁云吞产业实现产值28亿元,较2022年增长35%。首届广宁云吞小吃节暨品牌发布会成功举办,带动全国新增门店700余家,拉动就业创业超8400人。通过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广宁籍厨师超6万名。
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湾区旅游新名片。广宁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3个,推出精品旅游线路12条。总投资50亿元的绥江两岸特色文旅项目入选“10+2”省级水经济试点,三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70亿元。
围绕竹产业、资源循环、现代农业、康养旅游等特色产业,广宁在招大引强、延链补链上持续突破。近三年来成功引进项目97个,总投资达150.98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3个、超亿元项目14个、千万级项目56个,产业集聚效应愈发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