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肇庆兴,产业强则肇庆强。7月8日至10日,省委书记黄坤明在肇庆调研时指出,要厚植产业发展根基,打造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焕新升级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建强产业园区,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体量、集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省委书记黄坤明来肇调研指示精神,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为加快打造珠三角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门户枢纽提供坚实支撑。
要突出抓产业育集群。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肇庆要积极嵌入省“20+5”战略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若干千亿级、五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肇庆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优势产业,集中优势资源,锚定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电子信息等产业方向,加快培育壮大以“两新一电”为核心的“主导+特色”产业体系。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地区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要抢抓历史机遇,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先进材料等未来产业,奋力在未来产业发展上领跑新赛道、抢占新蓝海。
要突出抓主体强企业。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目前我市已培育一批产值超100亿元、超50亿元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上市公司,市场经营主体突破40万户,基本形成大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发展格局。要深入大力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计划,深入实施“肇星”计划,大力培育“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支持骨干企业做大,促进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遍地开花”。
要突出抓招商促投资。招商引资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我市实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重要路径。面对日趋激烈的招商态势,全市上下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铆足劲、上紧弦、拉满弓,全力以赴抓招商、抓项目、抓产业、抓发展。要强化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加快完善市、县领导牵头重点产业链招商机制,形成“管行业必须管招商、管资源必须保障招商、管审批必须服务招商”的“一盘棋”格局。要全面落实招商引资“县里当家”,建立招商项目县级遴选、市级备案机制,有效激发县级招商活力。要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大会战”,建立“一项目一专班一台账”工作机制、每周项目推进联席例会制度,全面解决项目落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
要突出抓园区建载体。园区是企业落户的承载地,是孕育产业发展壮大的母体。要完善产业园区“管委会+国有开发公司”管理体制,探索推进开发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创新,激发产业园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快完善“344”园区发展格局。要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更多用地指标、专项债、财政资金支持园区发展,完善园区雨污水管网铺设、道路升级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优化园区营商环境,以高水平园区建设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推动“一县一园一特色”提质发展,加快打造精细化工工业园、食品饮料产业园、机械装备产业基地等县域特色园区。
要突出抓创新促升级。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 下转02版▲▲紧接01版
必须把创新落到企业和产业上。要加快肇庆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规划建设,推动资源互通、设备共享、攻关协同,促进产教融合。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能。要深入推进千企“数转技改”,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推动绿色建材、精细化工、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老树发新芽、开新花。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产业振兴这条大道上,只要我们坚持战略定力,在蓄势待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不断推动产业加快集聚发展,加快构建具有肇庆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座朝气蓬勃、企业林立、产城融合的制造新城必将屹立于粤港澳大湾区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