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桃花源』

□  杨利容
2025年07月13日 西江日报

  小时候读《桃花源记》,总是替回不去的武陵渔人惋惜。长大后才明白,真正可惜的是,明明知道脚下就是归途,却再也回不去了。

  在《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这本书中,最初,智力障碍者查理·高登就住在自己的“桃花源”里,那是一个由善意和纯净搭建而成的小小角落。智力缺陷像一层厚厚的磨砂玻璃,为他过滤了现实的复杂与恶意,留下温暖而模糊的剪影。在面包店,唐纳先生提供工作和住所;同事们是会带他喝酒、跳舞的朋友;在成人中心,艾丽斯老师的课能让他“变聪明”。只要变聪明,就能让所有人喜欢他,这个信念,是查理的全部动力。就算总是被人逗弄,他也会傻傻地因能取悦别人而感到开心。

  那场手术,像是渔人的扁舟,载着查理离开了心中的净土。而他收到的第一份“礼物”,竟是觉醒带来的痛苦。他终于看懂,记忆中和善的同事,是如何在他学跳舞时,一次次伸脚将他绊倒,又是如何围观、嘲笑他的笨拙。曾以为的温情,原来只是怜悯和取笑。当他以185的智商,无数次重读早期错漏百出的“近度报告”,直面曾经的无知和愚蠢,内心的难过,比外界任何人的讥讽都伤人。在芝加哥的心理学大会上,他成了一只实验动物,被台下的学者和教授审视、围观。此刻他不再是一个人,而是被展示的科学成果,一个行走的奇迹,孤独地停留在两个世界之间,哪边都无法融入。

  然而,比失去更残忍的,是短暂得到又迅速失去。当小白鼠阿尔吉侬心智退化、拒绝进食,甚至咬了费伊一口,查理便预见了自己未来的命运。他的智力,如同玻璃板上的沙画,被无形的大手慢慢抹去。他变得敏感、暴躁、身体丧失协调,记忆开始模糊,连亲手写下的《阿尔吉侬—高登效应》报告,大部分内容都已无法读懂。这样的打击,让他感到无比的恐惧与挫败。

  智商退回原点之后,查理回到了面包店。面对新员工的欺辱,却意外得到了老同事们的维护。当他再次踏入成人中心,曾经的女友艾丽斯哭着跑出教室,唤起了一些他“变聪明”时的记忆,再次提醒着他的失去和成长。最终,他选择离开,独自前往收留智力障碍者的沃伦之家,彻底关上了通往“桃花源”大门。

  查理的悲剧,是我们经历的缩影。我们都渴望逃离单纯的“桃花源”,去见识更广阔灿烂的世界。可当智慧带来了孤独,清醒意味着痛苦,我们是否还有勇气,去面对无法回头的自己?或许,成长的意义,正是在直面真实与痛苦后,仍然选择怀抱温暖,坚定前行。

西江日报A03A03逃离『桃花源』 2025-07-13 2 2025年07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