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二医帮扶专家姜盛强及其医护团队在四会医院复合手术室进行开颅手术。 受访单位供图
2021年10月,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指导下,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全面托管帮扶肇庆四会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四会医院”),围绕“优势塑造、结构调整、动力增强、价值实现”4个定位,以真情、真心、真干,从管理、技术、服务、文化4个方面精准发力,推动后者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
数据显示,与托管前相比,2024年四会医院门诊量、住院量、住院手术人次分别增长20.17%、85.97%、58.62%,县域内住院率提升2.9%,其中2024年第一季度达85.0%,首次达到广东省标准。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通讯员 曾剑萍 周颖怡 黄怡辛
管理固基,平移省级高水平标准
四会医院托管后首任院长、省二医风湿免疫科主任李天旺刚到四会上任时,四会医院运营情况不乐观:医疗技术存在明显短板,患者信任度低;管理粗放,资产负债率高达111.38%,部分药品、耗材甚至已经断供。
如何让一家背负着沉重包袱的老院重获新生?托管团队首先选择平移省二医作为高水平医院的现代管理制度:优化调整医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决策机制,规范医院周会、行政查房等工作流程;建立严格的“三级督导+数据追踪”机制,推行医疗质量查房、建立督导台账、实施问题溯源追踪,将先进管理理念、质控标准刚性导入并贯穿至科室、病区末梢。
“省二医专家团队常驻后,带领我们逐项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建立完善的术前讨论机制,规范了查房流程。”关节骨科主任罗盛表示,以交班为例,过去仅是口头交接,现在已经形成规范的书面交接单和标准化台账,每一步都有据可查。
麻醉科(手术室)主任高长胜也深有感触:“省二医的质控标准对我们完全开放,专家们带着我们最终形成完善的质控标准,理顺麻醉药品和器械管理流程。”
四会医院还推行项目采购全流程管控体系,构建债务风险动态监测模型,实现了采购透明、库存最优、支付精准的精细化管理目标。2024年医疗业务收入较2021年增长42.42%,资产负债率在2025年4月降至45.76%,回归健康运营区间。
技术强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2024年5月那个暴雨倾盆的夜晚,省二医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姜盛强在广州突然接到四会医院的紧急来电:一位深度昏迷两小时的患者右颈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大量出血,生命垂危。
姜盛强立即赶回医院,与四会医院脑病中心主任刘国华联手,在复合手术室同步实施开颅手术与脑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将患者从“鬼门关”拉回来。
这是四会医院复合手术室自2023年12月正式启用后的首例“复合应用”,也是省二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生动体现。托管至今,省二医累计派出39名管理及临床专家常驻,并选派33个学科超100名专家定期出诊和手术,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超100项,填补了多项县域空白。
除了专家下沉,省二医还和四会医院搭建了16个专科联盟,畅通科室交流渠道。“我们和省二医胃肠外科等科室密切沟通,遇到疑难病例可以直接咨询,必要时专家也会前来指导。”普通外科负责人吴诗安说。
其他学科也迎来了快速发展。关节骨科从只能开展简单的髋关节置换,到熟练掌握膝关节置换、关节镜微创手术;麻醉科(手术室)突破了“5岁以下不麻、80岁以上不接”的技术瓶颈,并探索开展多种镇痛模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为肇庆市首家国家PCCM优秀认证单位,入选广东省第一批县级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中心;由李天旺担任学科带头人的风湿免疫科从零起步,现已入选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多学科支持下,四会医院疑难重症救治能力快速提升,2024年疑难病例达7633例,同比增长63.69%;危重病例5276例,同比增长21.20%。三四级手术、微创手术台次较托管前均提升65%以上,神经、心血管及外周血管介入等关键领域的手术量成倍增长。
服务优基,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我们不但要让群众看上病、看好病,还要舒心看病。”李天旺说,近年来,四会医院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线上预约、缴费、查报告、医保支付等“指尖服务”,还对全院导诊岗位进行统一调度,以便群众获得更为清晰、高效的就医指引。
成效显而易见,2024年,四会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达97.23%,较2021年提升近16%。借助智慧医疗的力量,四会医院还将优质医疗服务的触角广泛延伸至基层:依托省二医作为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四会医院建起互联网医院,实现“云处方”送药到家;作为县域医共体总医院,大力推进“心电一张网”建设,实现县乡心电图实时互联,为基层心血管患者筑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生命防线。
63岁的刘叔是受益者之一。他因突发心慌、大汗,胸闷胸痛被送往大沙分院,值班医生为他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将图像同步上传至总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心血管内科二科主任廖富彪诊断其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立即联系大沙分院指导应急处置,同时开通转诊绿色通道。救护车到达,他已做好介入手术准备,40分钟后完成心脏血管再通,刘叔转危为安。
四会医院还复制省二医作为“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的经验,以线上直播的方式传播健康知识,打造“名医直播间”。如今,“名医直播间”已走过3个春秋,累计开展直播70场,惠及群众超6万人次。
文化筑基,激活内生发展动力
管理革新、技术突破、服务提升的背后,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重塑。
刚到四会,李天旺发现医院内部惰性思维明显,员工多有畏难情绪,不少人对医院发展持悲观态度。这些都如同层层缠绕的蚕茧,紧紧束缚着医院的生机与活力。
如何破局?托管团队选择落实考勤打卡制度,全面整顿工作作风。李天旺自己坚持每天准时打卡,每周出1天门诊,这种“以上率下”的示范效应逐渐显现,员工思想观念悄然转变,准时到岗率大幅提升。
强化约束机制的同时,托管团队也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构建以岗位价值、工作质效、医德医风、服务满意度为核心的科学化绩效评价体系,有效激发内部运行活力。改革后,员工满意度从2021年63.42%提升至2023年96.29%,人均绩效增长19.08%。
除此以外,托管团队还深入科室和医护人员聊天,了解其想法和需求。李天旺对人才关怀备至,给予充分的施展平台,对合理的要求有求必应。良性发展叠加省二医影响力,四会医院逐渐形成人才磁力场,截至2024年底,该院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88名,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占比近九成。
系列举措显著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在此工作近20年的副院长陈国新深有感触:“近年来,医院整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院上下形成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能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