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杨城 廖家荣 刘付卓
近日,一个喜讯在武警肇庆支队官兵中传递:上等兵罗子平在今年的军队院校招生考试中,考出712.6分的高分,勇夺武警部队第一名!更让战友们振奋的是,他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三年前与这所大学失之交臂的小伙子,在军营里实现了梦想的逆袭。
三次应征的执着
三年前,罗子平走出高考考场,满心期待。分数出来,离他心心念念的军校分数线,就差那么一点点。希望的大门,在他眼前轻轻合上。他去了地方大学,成绩很好,专业排名总在前面。可那身绿军装,那个军校梦在他心里头一直没放下。
为了穿上军装,罗子平“敲了三次门”。第一次报名应征,体检卡在小项上,没过。他没灰心,一边认真读书,一边默默准备。第二次应征体能测试咬着牙过了,可最后关头,还是差了一点。“再来!”第三次,他憋着一股劲,做足准备。终于,2023年9月,他胸戴大红花,站在武警肇庆支队的新兵队列里。
新兵下连,背包刚放下,罗子平就找到中队指导员,站得笔直:“报告指导员,我想考军校,目标是国防科技大学!”声音不大,但眼神里的那股劲儿,让指导员印象深刻。指导员心里知道,这个兵,心里有团火。
训练场上的较真兵
考军校,谈何容易。基层一线战士白天的执勤训练排得满满当当,学习时间全靠挤。夜深人静时,中队学习室那盏灯,成了罗子平的“战友”。凌晨两点,刚下哨的哨兵袁仁杰抬头望一眼学习室的窗户。“喏,灯还亮着,准是子平。”战士袁仁杰说。中队的战友都记得,罗子平的笔芯用得特别快,一盒新笔芯,没几天就见底了。他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边角都磨得卷了起来。
光文化好不行,军事素质必须过硬。器械训练,别人做三组,他主动加练五组,班长喊停才肯下来。一次单杠二练习考核,他动作已经很标准,但自己不满意,硬是加练到双手磨出血泡才罢休。战术训练场,他一遍遍练习低姿匍匐,迷彩服上沾满泥土,膝盖磕得青一块紫一块,从不吭声。战友们打趣他是“跟自己较真”,他却说:“考军校,军事分一分都不能丢!”
课堂上的“提问王”
为帮助战士提高文化水平,武警肇庆支队专门请来老师对战士进行辅导。李老师对罗子平印象深刻:“这个小战士,问题特别多,有时下课了还追着问。” 李老师还记得,罗子平有个小本子,专门记疑难问题,“那股钻劲儿,少见!”
武警广东总队把全省武警部队的备考“苗子”集中起来,组织封闭式强化训练。训练营里课程排得紧,高手也多,但这恰恰激发罗子平敢于争先的劲头。无论是课间休息、饭后散步,甚至晚上熄灯前那几十分钟,都成了他向老师提问的好机会。
负责辅导数学的张老师笑着说:“罗子平的问题,常常能问到点子上,说明他真动脑子了。他还有个特点,把支队老师讲的、总队老师教的解题路子都记下来,自己琢磨比较,非得找出最优解答方式不可。”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让总队集训的老师和学员们也都记住了这个“提问王”。
梦想照进现实
军队院校招生考试结束后,罗子平又回归普通战士一天的训练学习生活。查分那天,罗子平盯着屏幕上的“712.6”和“武警部队排名第一”,愣了好几秒。当国防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真切地出现在眼前时,这个平时训练场上再苦再累都不皱眉的小伙子,眼圈红了。他第一时间给家里报了喜讯,声音有些哽咽:“爸,妈,我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
消息传来,罗子平所在的中队沸腾了。指导员拿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让战友们每人写一句祝福送给罗子平。扉页上,指导员写道:“从‘三次敲门’到‘金榜题名’,你用坚持证明了梦想的力量!”
罗子平“三次敲门”不放弃的倔强,是哨兵眼中长明的灯光,是训练场上滴落的汗水,是课堂上刨根问底的执着,汇聚成了通向梦想的阶梯。他用行动证明:军营是成长成才的大熔炉,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每一名战士都能在强军征程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