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普及走“新”更走心

——肇庆以小阵地玩转大科普
2025年07月19日 西江日报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通讯员 陈志明

  近日,清晨的广宁县城市中心广场法治文化长廊前,居民边散步边看展板。漫画版的民法典案例、朗朗上口的法治谚语、贴近生活的法律问答,让这条长廊成为市民的“知识驿站”。

  这样的生动场景,是肇庆市创新社科普及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肇庆市社科联巧用小阵地撬动大科普,让社科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了解,市社科联创新工作思路,开拓社科普及新载体,以社科普及长廊为平台,有效增强法治建设宣传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目前,肇庆已建成132条各具特色的社科长廊,总长度25.9公里,覆盖全市各县(市、区)。端州区民法典长廊、高要区“百千万工程”长廊、封开县党建文化长廊等更成为“网红打卡点”。

  7月初在广宁举行的肇庆市第二十一届社科普及周启动仪式上,新一批社科普及讲解员获颁证书,让肇庆基层社科普及队伍进一步壮大。本届社科普及周以“智创未来路 科普向新行”为主题,串联起60余场特色活动:星湖讲坛邀请金融专家开讲,为县域经济把脉;广宁县红色江美社科基地研学吸引超2000名青少年参与舂糍粑、擂茶等非遗体验。市社科联负责人表示:“我们既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也要以接地气的形式让社科知识扎根人心。”

  高校是肇庆社科研究的核心力量。近年来,市社科联积极联动肇庆学院等11所高校,推动课题共研、人才共育。肇庆学院旅游学院聚焦利玛窦文化、书院文化等特色研究方向,助力文旅融合发展;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围绕“东部城区一体化”开展研究,为产业布局提供数据支撑。此前召开的“百千万工程”社科智库专家座谈会上,6所高校专家还为县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积极发挥党委政府“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市社科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重点强化阵地安全管理,严格审核科普内容;深化数字赋能,开发“社科+互联网”平台;扩大基层覆盖,用好社科普及基地和社科长廊,持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社科智慧与力量。

西江日报A02A02社科普及走“新”更走心 2025-07-19 2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