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是党中央徙木立信之举,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措施。当前,全党上下正如火如荼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普通党员干部,既要躬身入局做参与者,也要跳出学习教育做旁观者,清醒认识到作风建设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一、以“抓常”固本培元,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需返璞归真、固本培元。一是理论学习要常态化。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既要逐章逐句研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原文,把握“严禁公款吃喝”“严控会议规格”等具体要求的政治深意,也要从党的百年作风建设史中汲取经验,理解“徙木立信”背后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二是领导示范要常态化。好的作风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领导干部的作风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其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在营造一种风气,引导一种方向,凝聚一方力量,更加需要身先士卒、以上率下,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头雁效应”破除“破窗效应”,推动作风向上向好。三是行动自觉要常态化。作风建设不是“选修课”,而是终身“必修课”。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将理论学习、对照反思、实践砥砺作为每日功课,以“检身若不及”的思想自觉,从每一次严谨的公文处理、每一次真诚的群众接待、每一次务实的调查研究做起,让遵守规矩、敬畏权力、服务人民成为无需提醒的行动自觉。
二、以“抓细”见微知著,推动作风建设精细化
作风问题无小事,很多不正之风往往寄生于细微行为之上,看似微不足道的一顿饭、一瓶酒、一条烟,往往就让“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狠抓作风建设,必须落细落小、见行见效。一是从小事抓起。作风建设不能大而化之、泛泛而谈,而是要小事入手,精准聚焦,从群众最关注、最揪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不方便的地方改起,看到问题、抓住具体、分类解决,让广大群众通过“小事小节”见微知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作风之变。二是从细节处突破。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态度,从文山会海的精简、接待标准的规范、监督执纪的尺度等细微处破题,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具象为可感可知的行为准则,让广大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实现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的跃升。三是从实效上发力。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推动整改问题由“一个”向“一类”深化,工作质效由“部分”向“全面”提升。既要对“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节日中的腐败”等老问题保持高压,也要对潜入地下、由明变暗、改头换面、手段翻新的隐形变异新问题加强防治。
三、以“抓长”点面结合,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
作风建设重在持久,需反复抓、见长效。一是树立长期抓的思想。要克服避“风头”的心态和看“风向”的心理,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持不懈地在作风问题上抓长、长抓。二是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对作风顽疾露头就打,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对失察失管失责情况严肃问责,常抓不懈,坚决防止不良作风反弹回潮。三是建立长效化的机制。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程,既要靠持之以恒的工作韧劲,也要靠管长管远的法规制度。近年来,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基层减负清单,从“四风”问题专项整治到“小微权力”监督制约,制度建设已成为作风建设的核心抓手和关键之道。推进作风建设长效化,就是要点面结合,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确保能落实、管得住、可执行,实现从“治标”到“治本”的长效转化,构建起“不想”“不敢”“不能”的良好生态,让清风正气在制度的轨道上生生不息。
(作者单位:肇庆市委讲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