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是一场“定位博弈”

□ 西 洲
2025年07月31日 西江日报

  据《西江日报》报道,近日,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揭晓了“2025赛迪百强县”榜单。其中,四会市再度上榜“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第85,与去年相比成功进位两个名次。

  县域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各县域地区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功能等方面不尽相同,但也正是这些差异特点,成为了形成独特比较优势的客观基础,决定了不同地区必须立足自身实际,走特色化、差异化的错位发展道路。就四会市而言,从聚焦“两新一电”培育产业集群,到做强“一果一花一鱼一盆菜”特色农业,再到打响“桔红玉翠·古邑四会”文旅品牌,每一个发力点都围绕着自身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持续来进行,激发了三产融合的乘数效应,推动了县域经济做大做强。此次四会市再度上榜“赛迪百强县”且排名进位,不仅展现了深耕特色产业、推动三产融合的结果,更以实打实的发展成效验证了错位发展的可行性、有效性。

  县域经济错位发展不是比谁资源多,而是一场“定位博弈”。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县域经济之下,特色产业的定位需要更加清晰明确。在这方面,找准特色尤为关键,能否精准把握产业与本地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的适配性,能否科学规划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能否形成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县域经济的错位发展必须善于发掘和利用本土禀赋的比较优势,既包括自然资源、产业基础等“显性优势”,也涵盖营商环境、品牌效应、文化沉淀等“隐性优势”,要努力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发展格局。此外,要秉持发展眼光和创新思维,敏锐捕捉市场需求迭代与技术革新机遇,科学做好“能发展什么”“应发展什么”的系统谋划,主动精准对接国家、省、市各级产业发展规划,确保县域发展方向与区域战略布局同频共振。

  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其经济的本质是城乡融合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协同合作,让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得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和市场分割的障碍,在更广阔空间实现要素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产业深度分工与协作。要完善全市产业协作机制,健全市场规范、营商环境等制度保障,引导县域产业向纵深拓展,推动价值链向高端延伸、供应链向韧性稳固、创新链向协同激活,并着力培育“链主”企业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要进一步强化区域协调联动,通过科学统筹将分散的县域资源与力量高效整合,凝聚成区域发展的整体合力,实现从“单打独斗”到“集群作战”的转变,努力破解“低端锁定”,系统性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且可持续的动力。

西江日报A02A02县域经济是一场“定位博弈” 2025-07-31 2 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