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正”!百根线杆除隐患

2025年08月01日 西江日报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宋彩虹

  “线杆离房子远了,线架高了,警示标志更醒目了,我们心里踏实多了!”近日,广宁县江屯镇村民老张指着整改一新的通信杆,脸上洋溢着安心的笑容。截至今年6月底,广宁县一百多根存在安全隐患的通信杆线已按国家标准完成整改,昂然“立正”在乡间道路旁。

  这场由一起意外事故引发的全县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背后是广宁法院能动司法、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倒杆事故敲响警钟

  去年一个深夜,广宁县江屯镇乡道旁一声巨响打破了宁静——一根8米高的通信杆拦腰断裂,裹挟线缆重重砸向村民老张的三层民房,造成防盗网变形、物品损毁。根据现场勘验,倒塌的线杆为三家通信运营商共用,且横跨路面的缆线最低处距地仅4.2米,远低于国家规定安全标准的5米。

  事故责任如何划分?损失向谁索赔?接到报警后,江屯法庭迅速启动“一庭两所一中心”(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联动机制,法官郑焕月与挂点法晖退休法官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陈兰芳主动介入调解。他们不仅处理老张的诉求,更细致排查,发现事故还造成另外三户村民的院墙垮塌、雨棚破裂等。经过“一庭两所一中心”团队高效协作,四户村民的损失总额最终被确认为4550元。

  三日调解定分止争

  调解会上,面对运营商的质疑,陈兰芳释法明理,指出共用通信杆的管理责任及需自证无过错的举证责任;郑焕月则从诉讼成本、败诉风险及商誉影响角度阐明利弊。经过专业、耐心的沟通,仅用时三天,各方即达成调解协议:三家运营商各承担三分之一,向四户村民赔偿4550元。法庭当场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确保村民权益及时兑现。

  会后,老张紧握法官的手连声道谢。但郑焕月和陈兰芳的目光已投向远处更多歪斜的通信杆:“不止一根‘矮杆’悬在百姓头顶,这杆子背后的‘雷’,必须挖干净!”

  随后,郑焕月团队以江屯镇倒杆案为突破口,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解剖麻雀”式专项调研,系统梳理近三年来的同类案件,绘制“通信杆安全隐患分布热力图”,指出78%的事故源于杆高不足、间距不够等共性问题。

  司法建议让线杆“立正”

  今年,在郑焕月团队的推动下,一场覆盖全广宁的“通信线路体检”全面铺开。广宁法院联合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等部门组建专项工作组,运用激光测距仪抽检15个乡镇287根线杆,精准测量高度、间距等关键指标。调查结果触目惊心——41%的线杆不达标。

  随后,该县依托“一庭两所一中心”机制,协调运营商完成全县线杆“身份建档”,厘清管理责任,并严格对照国家标准,逐项核查。最终,该县深入分析县级监管中权责不对称等体制性瓶颈,并推出两万余字的调研报告。

  “事后‘打板子’只能治标,‘开方子’才能治本。”基于调研报告,广宁法院果断发出《关于加强对通信线路整治的司法建议书》,要求所有运营商限期按国标让线杆“立正”——跨路缆线必须抬升至5米以上、距民宅间距需超过2米、全线加装反光警示标志。

  为确保司法建议“落地有声”,广宁法院积极推动治理升级。今年4月,广宁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正式印发“三线”整治工作指导意见,将司法建议核心内容转化为行政指令。该县还建立了由党委牵头的联席会议督办机制,明确整改时限,构建起“党委领导、多方参与、逐项整改”的工作格局。截至6月底,隐患杆整改及赔付工作全面完成。司法建议的“纸面智慧”成功转化为保障民生的“地面行动”。

西江日报A04A04“立正”!百根线杆除隐患 2025-08-01 2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