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文物游端州

2025年08月01日 西江日报

宋城墙。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阅江楼。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中共西江特委交通站旧址(高要书店) 图片来源于端州发布

崇禧塔。   图片来源于端州发布

端州区博物馆(翕庐)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丽谯楼。   图片来源于端州发布

  历史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端州是宋徽宗赵佶的封地,在他继皇位后,端州便升为了“肇庆府”。端州曾是两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明清时期两广总督府曾驻此182年。叶挺独立团还从阅江楼出师北伐,在北伐战争中所向披靡,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近年来,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端州区不仅让文物“活”起来,更让旅游“火”起来,点燃了人们对“跟着文物游端州”的热情。为此,本报专门梳理红色文物路线和端州历史路线,市民游客可根据路线指南来一场穿越时空的文物之旅。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整理

  红色文物路线

  ◎ 狮岗炮台

  狮岗炮台位于七星岩景区狮岗上,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20年,是肇庆镇守使林虎为巩固城防而建的7座炮台之一,也是民国初年两广军事历史的重要实物见证。这里曾是叶挺独立团的练兵场,目前叶挺独立团练兵场遗址已重新修缮布展并对外免费开放。

  ◎ 叶挺独立团团部

  旧址纪念馆(阅江楼)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叶挺独立团的光辉历史而建立的革命文物收藏保护、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建于明代,占地约2000㎡。楼台下西南边有一座清顺治年间建“古崧台门楼”,原为崧台书院门楼,是典型的岭南地域建筑特色,保存至今犹显气派恢宏。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在进行改陈布展项目施工,暂停对外开放。)

  ◎ 中共西江特委交通站

  旧址(高要书店)

  高要书店位于肇庆市端州区城中路15号,现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收录为省级以下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革命文物名录。高要书店由中共西江特委和中共高要县工作委员会联合筹办,是根据特委领导梁嘉的指示开办,作为党组织的地下联络点,从事地下斗争。现已重新修缮布展并对外免费开放。

  ◎ 中共西江特委机关

  及交通站旧址

  位于肇庆市端州区麒麟街54号,现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收录为省级以下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革命文物名录。已重新修缮布展并对外免费开放。

  ◎ 丽谯楼

  丽谯楼又称“红楼”,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由肇庆知府黄瑜在供奉宋徽宗御书“肇庆府”楼宇原址上重建。叶挺独立团曾在此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1997年,肇庆市人民政府修缮丽谯楼基座,并在台基上重建两层钢筋混凝土仿古楼阁。丽谯楼是见证肇庆开府及地方政治历史的重要文物,价值重大。2012年,丽谯楼基座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端州历史路线

  ◎ 元魁塔

  元魁塔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建成于明朝天启年间。塔高27米,呈八角形,是一座楼阁式穿壁绕平座砖石塔,外观视角为七层,其内部实际有十层,是端州重要的明代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和地质的变动,塔身曾向东南方向倾斜近70厘米,但依然屹立不倒,一度被称为“肇庆的比萨斜塔”。

  ◎ 崇禧塔

  崇禧塔位于古塔南路18号,由明代肇庆知府王泮兴建,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塔高57.5米,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外观9层,内分17层。内部运用砖拱设计,既美观又能减轻塔身的压力。1983年再次全面修葺。

  ◎ 高要学宫

  高要学宫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肇庆市端州区正东路42号,是西江流域最早的学宫之一,是广东省现存较大的一座孔庙,也是广东保存较好的明代学宫建筑艺术珍品。高要学宫内部现存大成殿、西庑等建筑,是岭南地区古建筑文化的瑰宝。

  ◎ 宋城墙

  现存的肇庆宋城墙周长约2800米,是广东省内唯一主体基本完整的古城墙,对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研究宋代历史、建筑文化和建筑形制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1986年,肇庆市人民政府再次重建披云楼,改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建筑,现为肇庆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景观。

  ◎ 端州区博物馆(翕庐)

  翕庐俗称“绿瓦桁”,位于肇庆市端州区正西路45号,是国民党著名高级将领余汉谋兄长余骏谋的宅院,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翕庐坐南朝北,是民国时期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是一处价值较高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白沙龙母庙

  白沙龙母庙位于肇庆市端州区江滨西路,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清朝光绪年间将庙宇全面修葺。历史建筑现存广荫牌坊,工艺精湛,气势宏伟,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民俗历史价值和文物艺术价值,是岭南古建筑的一颗璀璨明珠。

西江日报A07A07跟着文物游端州 2025-08-01 2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