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成为文化的『青春代言人』

——暑期里的肇庆文化传承,在体验中焕活岭南记忆
2025年08月01日 西江日报

封开原创情景表演作品《岭南长歌·广信印记》。      主办方供图

四会市博物馆的小讲解员在展厅讲述历史故事。西江日报通讯员 雷越 摄

  编者按

  如何通过创新的形式与多元的途径,让地方历史文化增强青少年的身份认同?聚焦肇庆的暑期文化实践,青少年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了文化的“青春代言人”。从封开县的《岭南长歌·广信印记》到四会市的“双语小讲解员”活动,在暑期掀起了一场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文化传承浪潮。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广信的辉煌历史,用自己的语言传递四会的文化价值,以青春的活力与创造力,为岭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血液,为地方文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文化传承与青春力量融合,这些活动打破了传统传承模式的局限,让青少年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和创造者,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肇庆的故事,向世界展示岭南文化的风采。

  “双语小讲解员”

  为四会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本土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直接决定了其生命力。用中英双语讲解历史文物,讲好中国故事,7月16日至19日,四会市博物馆联合肇庆学院“言蕴四会·外语赋能”突击队,共同开展“博学邑夏 暑期夏令营”为期四天的“讲好四会故事——小讲解员双语培训活动(第二期)”,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体会用国际化视角讲述中国故事的乐趣和意义。

  本次培训共有35名学员参加,通过12个课时的紧凑课程安排,助力青少年成为本土文化的“小传播者”,为四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培训以“理论夯实—技巧打磨—双语突破—实践检验”为清晰脉络,通过紧凑且充实的课程安排,让学员深度触摸四会本土文化底蕴,系统掌握讲解专业技能,建立双语文化传播意识。从第一天的梳理四会历史脉络,系统认知本土文化,到连续几天的打磨技巧、拓展实践,不仅让学员掌握了文化知识,更培养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通过“抓重点挑战”让学员学会提炼文化核心,通过手帐制作鼓励他们用创意表达对文物的理解,通过模拟游客提问训练他们与受众的互动能力。“从知识到能力”的培养,正是当代文化传承需要突破的关键点,让文化在心中“活”起来,助学员跳出“背词式讲解”,学会用细节与互动打动听众。课程聚焦双语传播与文化实践,由肇庆学院“言蕴四会·外语赋能”突击队学生授课。英语课堂上,学员重点学习青铜器、陶瓷等文物专业用语的英文表达,搭配黏土制作环节——捏制相关物件后用英语描述,强化语言应用;展厅指导则侧重优化中英讲解的文化适配性。学员们还通过参观《世界循环生态农业典范——顺德桑基鱼塘文化展》,并动手制作蚕宝宝观察手册,在实践中关联生态与文化,理解讲解的跨领域价值。

  结业考核中,学员们用中文讲述四会玉器的历史,用英文介绍青花瓷的工艺,从文化知识到讲解技巧,从语言能力到表达自信,30多名学员正式从“文化学习者”进阶为“文化传播者”,成为四会市博物馆小讲解员。未来,这些“小讲解员”将带着所学知识回到博物馆展厅,用青春且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向更多观众讲好四会故事。                            西江日报记者 胡美娟

  《岭南长歌·广信印记》

  演绎封开文化华章

  7月25日晚,封开县暑期公益艺术培训(托管)班学习成果汇报作品展及演出上,一部原创情景表演作品《岭南长歌·广信印记》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创新的跨越时空对话呈现形式,将封开作为岭南文化发祥地的千年历史娓娓道来,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节目通过古今碰撞的叙事手法,深度挖掘广信故地的文化基因,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艺术感染力的文化盛宴。

  该节目以广信塔内的《广信塔记》为灵感蓝本,由封开县文化馆编剧吕格珍创作视频解说词,六易其稿,经本土有关专家审核和艺术顾问袁巧平指导,通过古今对话的形式,将广信的历史故事生动再现。节目开篇,两位汉代学者“可程”与“令楠”穿越至现代封开,与一群在广信塔下游玩的新时代孩子相遇,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就此展开。

  “广信故县,封开新城,依两广而屹,揽三江而成……”随着孩子们的朗诵,广信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取“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定名广信,这里成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和粤语的发源地。宋代以广信为界,划分出广东与广西,广信因此被誉为“两广之源”。节目中,通过“可程”与“令楠”的解说,观众得以深入了解广信作为中原文化南传枢纽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辉煌历史。

  节目的一大亮点是,对广信历史名人的生动呈现。从西汉经学家陈钦父子开岭南学术先河,到东汉牟子以《理惑论》融合儒释道,再到唐代“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打破偏见、激励后世,以及五代十国时期从封州走出的南汉开国皇帝刘  ,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在节目中一一展现,串联起广信的千年文脉。

  “陈钦陈元,诚为领海儒宗;牟子理惑,始得佛义相融;更叹宣卿状元,开启蛮荒甲第;猷肴豪雄刘氏,竟成开国之功……”孩子们的朗诵声中,广信的历史名人仿佛穿越时空,与观众面对面交流,让人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的人文底蕴与历史厚重感。

  《岭南长歌·广信印记》突破传统朗诵形式,创新融入舞蹈、情景剧、视频特效等元素,将广信的故事以更加直观、有趣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特别是节目中孩子们与古人的互动,既有趣又有深意,激发了孩子们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兴趣与自豪感。“作为封开人,我们自豪!”这句台词,不仅道出了剧中孩子们的心声,也感染了每一位现场观众。

  指导老师李小霞表示,创作团队从地脉、历史文人等角度切入,精心设计解说词,并加入穿越元素,旨在让孩子们在参与中感受历史、理解文化。当孩子们问出“为什么广信是岭南文明要地”时,古今对话的意义便得到了具象化的体现,让历史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生动鲜活的记忆。

  《岭南长歌·广信印记》的创作过程中,凝聚了众多封开本土文艺爱好者的心血。从编剧、诗词创作到指导老师,再到表演者,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封开人民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节目尾声,全体演员齐诵《广信赋》,“恩信广布,文明长颂”的誓言响彻剧场,将演出推向高潮。

  《岭南长歌·广信印记》的成功演出,不仅为封开县暑期公益艺术培训(托管)班的学习成果汇报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让广信的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激发文化自信写下了新的篇章。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通讯员 柴嘉蔚

西江日报A08A08青少年成为文化的『青春代言人』 2025-08-01 2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