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江日报》报道,近日,记者从市发改局了解到,当前肇庆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已突破900万千瓦。在实现自给自足的同时,随着肇庆电网建设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电力能源对外销售,为经济社会发展打开新空间。
电力绿色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关乎能源安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肇庆作为绿电大市,需通过强化电网、优化能源结构、拓展交易、融合产业、加强创新,推动绿电高质量输出升级,为区域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强化基建,筑牢绿电发展之基。紧盯产业发展与“百千万工程”需求,挂图作战推进变电站建设,加快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及新增变电站建设,确保如期形成强劲产业承载能力。集中优质资源攻坚关键项目,推动项目按期投用,满足西北板块工业用电需求,畅通山区绿电外送通道。建立电网规划动态调整机制,依据电力供需和新能源项目进展优化布局,破除输送瓶颈,确保电网能力适度领先产业发展与绿电增长需求。
优化结构,擢升绿电核心能力。要深耕绿电能源结构优化,稳固风电、集中式光伏项目,拓展新能源开发路径,在适宜区域推广分布式光伏,构建集中式与分布式互补的供应体系。紧盯广宁浪江抽水蓄能项目,细化投产倒计时计划,确保如期释放电量。建立绿电项目统筹调度机制,通过技术升级与智能管控等方式平抑自然条件波动影响,提升生产稳定性与可靠性,增强市场竞争力,持续扩大绿电装机占比优势。
拓展市场,铺展绿电价值之路。要着力拓展绿电市场与交易机制,深化与大湾区城市合作,主动对接全国电力需求,织密绿电交易网络,签订长期稳定供应协议,筑牢销售渠道。积极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制定,争取更多话语权,提升绿电议价能力与竞争力。创新“绿电+产业”融合模式,针对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中心等用电大户开发定制化套餐,精准匹配绿色发展需求,挖掘细分市场潜力,推动绿电价值最大化释放。
产业融合,释放绿电协同效益。要推动绿电与产业深度融合,引导本地工业企业优先采用本地绿电,降低碳排放,助力绿色转型,提升产品竞争力。对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关联产业,建立绿电优先供应机制,提供稳定且价格有优势的电力,促进产业集聚。依托绿电资源优势,靶向招商高耗能高新技术企业,打造“绿电充足——企业集聚——需求增长——绿电壮大”的良性循环,让绿电成为招商引资的亮眼名片,释放协同发展红利。
技术创新,激活绿电长远之能。要强化绿电技术研发与创新,加大绿电生产、储存、输送等环节研发投入,推动本地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攻关,重点突破光伏风电转换效率提升、高效储能技术研发等难题,降低绿电储存成本。探索新能源接入电网新模式,升级电网接纳能力,保障各类新能源顺畅并网。通过全链条技术创新构建技术优势,让肇庆绿电在生产、输送、使用各环节形成技术壁垒,夯实长远发展的动力根基,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