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详解应对指南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增多

2025年08月06日 西江日报

  西江日报记者 王绮彤 通讯员 陆莉诗

  进入夏季,肠道病毒感染风险增加,疱疹性咽峡炎处于高发时节。近日,记者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了解到,近期该院儿科门诊接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数量明显上升,急诊、儿科日均接诊量为30名左右。在诊室外,不少家长看到孩子突发高烧、喉咙长“泡泡”、拒绝进食的情况,都感到非常焦虑。

  市一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刘姝娆告诉记者,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柯萨奇A组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也可以导致,且症状可能相对较重,还可能与手足口病相关联。疱疹性咽峡炎病变仅限咽部,其典型表现可概括为“热、痛、疱”,即突发高热、咽部出现“火山样”疱疹、因疼痛拒食。该疾病高发人群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

  “今天上午接诊的一位两岁左右的患儿小俊(化名),就是典型病例。”刘姝娆表示,据小俊家长描述,孩子在半天内突发高热,前一天已到急诊就诊。但因持续高烧不退,今天家长又带着孩子转至儿科门诊。此时小俊的喉咙已长出了明显疱疹,导致吞咽困难,难进食饮水,还出现尿少等脱水症状。针对这些情况,医生立即采取措施对症处理,帮助患儿退烧并补液。经过治疗,目前孩子的状况已明显好转。

  “疱疹性咽峡炎是自限性疾病,目前暂无特效抗病毒药,但通过科学护理可缓解患儿症状,预防并发症。”在家庭护理方面,刘姝娆给出了实用建议:当孩子体温高于38.5℃时,可根据体重给孩子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大于3月龄)或布洛芬(大于6月龄),并用温水进行物理降温,忌用酒精。缓解咽痛可选择温凉流质食物,不要强行喂热汤、酸性果汁等以免刺激溃疡,3岁以上的孩子可用淡盐水漱口,若咽痛剧烈可含冰块。同时要注意谨防脱水,少量多次喂水或补液盐,观察孩子的尿量(每天大于6次为正常)。对此,医生建议患儿隔离休息,居家至少1周,待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返校。

  刘姝娆特别提醒,多数患儿在1周内自愈,但若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则提示病情进展可能为重症(如脑炎、心肌炎)。“如若出现以下情况,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并及时送医:孩子超过3天持续高热不退,或者体温反复超过40℃,尤其是小年龄的孩子,要警惕热性惊厥;其次,孩子精神萎靡,常常嗜睡、烦躁不安、肢体抖动等,或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四肢发凉等异常表现;最后是观察孩子是否有脱水迹象,比如每天尿量少于4次、哭的时候没有眼泪、口唇干裂等。”刘姝娆说。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刘姝娆强调,阻断传播是核心,并给出建议:一是勤洗手,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时采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最好做到“七步洗手法”;二是消毒物品,玩具、餐具用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等)浸泡,衣物需在阳光下暴晒;三是避免接触,少去人群密集场所,不与其他患儿共用毛巾、餐具;四是接种EV71疫苗,可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但无法覆盖所有病毒类型)。

  刘姝娆表示,疱疹性咽峡炎虽来势凶猛,但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家长需做到早识别症状、做好科学护理、警惕重症信号、严把预防关。希望孩子们都能平稳度过这个“疱疹侠”出没的夏天。

西江日报A07A07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增多 2025-08-06 2 2025年08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