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广东肇庆金利诚峻足球队在贵州村超全国赛总决赛小组赛中亮相。这意味着,这支从珠三角制造业腹地走出的乡镇球队,身穿高要区金利镇“好五金,金利造”的战袍,代表肇庆踏上了全国草根足球的最高擂台。
金利诚峻队踏上“村超”全国赛总决赛征途,一路走来历经重重挑战。队伍初建时,仅是十几人凭热爱拼凑的班底,资金捉襟见肘,训练只能见缝插针。大湾区赛区强手如林,场场都是硬仗,决赛更是陷入胶着状态。但他们凭借团结协作与坚韧意志,最终突出重围,跻身总决赛。体育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方式,更是基层发展的“基础设施”。实践证明,各镇域县域唯有找到适配的体育载体,以系统化思维推动其与产业、文化、治理深度融合,才能打开基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让更多“金利式”精彩故事持续上演。
破“一队孤悬”的困境,铺就全域体育共兴之路。这次“村超”之旅最动人的意义,在于让“体育”二字从抽象的口号,变成了乡亲们触手可及的热望。足球唯有扎根乡土传承,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机制,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土壤。需编制县域体育发展规划,将足球场、篮球场等设施纳入城乡规划,实现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组建专业教练团队巡回指导,开展跨区域赛事交流,将符合条件的镇际联赛升级为市级乡镇足球赛、县域篮球赛,打破地域壁垒;探索设立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常态化扶持民间体育组织和校园体育项目,形成“一县一品”“一镇一特”的体育生态,让各地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绿茵场”。
越“搭台唱戏”的表象,构建体产融合共育生态。金利诚峻队在“村超”亮相,让“足球+五金”的组合成为热议焦点。球员们的行李箱中,五金样品册与龙舟文创产品随行。他们的每次登场,不经意间揭示了赛事最珍贵的价值:它为基层产业开辟了情感化表达的通道。金利的实践印证,体育与产业融合需精准契合地域经济特质——农业大县可通过乡村马拉松等赛事串联农产品采摘、乡村旅游,让参赛者化身农产品“推广员”;工业强镇可借鉴“球员带货”模式,在赛事中植入产品展示,将赛场转化为交流洽谈平台;文旅特色区域可深度开发文创产品,将体育元素融入非遗、民俗产品,打造消费新热点。通过搭建区域性体育产业博览会及线上交易平台,让各地“体育名片”对接广阔市场,最终实现从“地域赛事”到“产业流量”的跃升。
超“赛场藩篱”的局限,织密体育赋能共治网络。此次“村超”之行最深刻的转变,体现在乡亲们的目光里——曾经为琐事争执的邻里,如今因探讨战术围坐在一起;从前总说“年轻人不务正业”的老者,如今会守着直播算球队的净胜球。这种转变,正是体育对乡风文明塑造力的生动写照。具体实践中,可借鉴“工匠精神公约”,将团队协作等精神融入生产管理标准,通过职工体育增强凝聚力;推广“赛后击掌”的包容理念,以赛事为载体促进邻里互助、矛盾调解,让球场成为纠纷的“缓冲带”;深挖体育人物的励志故事,通过短视频传播“永不言弃”等价值观,涵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推动体育精神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地域精神标识,为区域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