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多维赋能激活乡村新动能

2025年08月15日 西江日报

  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从智慧大棚里的“数字瓜”到南药基地的“增收草”,从田间地头的“认耕田”到城乡相连的“爱心桥”……今年以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落实“双百行动”,以“科技赋能+产业造血+公益暖心”的多维模式,为广宁县洲仔镇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校企共建促增收

  近日,肇庆首个王老吉凉茶原料规范化种植基地在洲仔镇务水村揭牌。该基地由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牵线,联合广药集团采芝林药业、洲仔镇共同打造。目前,首期40亩已建成投产,预计带动村集体增收15万元。

  该项目依托于洲仔镇得天独厚的生态基底。洲仔镇山水相依,土壤以弱酸性砂壤土为主,气候以温和湿润为主,还有覆盖率达88%的竹林稳定冷热干湿变化,有效保障凉茶原料道地性。

  在项目落地后,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发挥专业优势,派驻南药种植专家全程指导原料种植,利用学院先进检测平台定期监测土壤、水源及药材品质,确保产品安全达标。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副主任、驻务水村第一书记洪升介绍,该基地创新推行“仙草+晚稻”轮作模式,实现“一田双收”,提升土地效益。该基地未来会配套建设加工车间,并将凉茶原料种植面积扩大至100亩,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参与种植、加工、增收。

  科技赋能农业

  近日,洲仔镇务水村智慧大棚传来喜讯,这片由撂荒地流转建成的西瓜基地,用科技力量结出了“致富瓜”——相较于露天种植,智慧大棚种出的西瓜甜度提升10%,产量和售价齐翻倍。

  这一变化源于今年初的创新实践。洲仔镇联合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依托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引进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智慧农业团队,在务水村美都西瓜种植基地部署了全链路微型智慧农业系统。

  “智慧农业系统能实时监测土壤、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及光照等数据,自动调控大棚开关与滴灌。”技术人员介绍,智慧农业系统的“智慧”体现在全周期精准管理上,能够精准调配氮肥、磷肥等比例,适应不同生长期的发育需求,同时采用双滴灌设计,10厘米处管道满足幼苗发育需求,1米处管道适配成株生长,实现营养精准输送。

  如今,务水村智慧大棚所产西瓜以皮薄汁多和甜度出众赢得市场,吸引了在外务工的瓜农返回务水村种瓜创业。“周边村民常来打听种植技术,都想跟着学。”洪升笑着说,下一步将把智慧种植技术应用到圣女果等作物上,让更多“致富瓜”“致富果”扎根田野,让科技红利惠及更多农户。

  城乡双向奔赴

  务水村晒谷场上,2100斤稻谷正沐浴阳光,即将碾磨成150包公益大米,发往广州的认领家庭。这些公益大米源自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发起的“我在洲仔有亩田”项目。

  该项目以“科技赋能农田、公益反哺乡村”为主题,通过“认耕经济+农旅融合+教育帮扶”的创新模式,让撂荒地焕发新生。首期盘活的6亩土地,被12个大湾区家庭全额认领,为村集体增收1.68万元。

  该项目按认耕费的5%定向用于资助留守儿童,让乡村儿童感受暖心。响应该项目号召,认领者们还带着书籍等“爱心包”走访结对儿童,通过书信互动搭建起跨越城乡的情感桥梁。

  该项目每亩保底产出250斤生态大米,让城市家庭吃得安心。认领者们还可以走进田间,体验收割、插秧等农事活动,在泥泞中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深意。

西江日报A03A03高校多维赋能激活乡村新动能 2025-08-15 2 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