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李考考
通讯员 易嘉兴 林韻琦
“八五”普法期间,肇庆市科技局以法治护航创新,通过机制革新、精准服务和实践融合,推动科技普法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构建普法长效新机制
“八五”普法期间,市科技局坚持紧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构建“党组统筹+全员参与”责任体系,将普法履职纳入领导班子年度述职,编印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规清单等材料,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及专题培训50场次,实现学法考试参考率、优秀率“双百”目标。
市科技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建科技普法志愿服务体系,结合“四下基层”开展服务,相关创新案例获市级奖项,两个党支部获评市直机关“四强”党支部。
精准触达提升渗透力
普法方式要紧跟时代发展。市科技局通过“线上广覆盖+线下深扎根”的方式,力争将法律知识传递给更多受众群体。线上方面,市科技局依托政府网站、融媒体栏目等,发布普法信息300余条,触达200万人次。线下方面,市科技局以科技馆、企业等为阵地,开展“科技+科普+普法”活动超100场,吸引10万人次参与,同时推行农村科技特派员“普法宣传员”机制,推动264名科技特派员深入88个乡镇,带动3100余家主体应用新品种、新技术250项。
分层服务更能精准施策。面向企业,市科技局编发《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摘录》,覆盖超5000家创新主体;实施企业科技服务官制度,开展高企培训、政策宣讲近200场,惠及10万人次。面向公众,市科技局结合科技活动周、“国家宪法日”等节点举办法治宣传活动110场,覆盖30万人次。
品牌推广也是市科技局扩大普法精准度和吸引力的有效尝试。市科技局推出“奇妙科技·精彩少年”项目,利用AI、VR技术打造沉浸式普法场景,累计接待50万人次入馆。市科技局还利用“防震减灾”品牌建成示范学校超100所,开展应急科普活动100余场,相关项目获评省级优秀普法品牌。
法治实践转化发展动能
肇庆科技生态持续优化,是市科技局普法带来的显著成效。
政策方面,市科技局出台《肇庆市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20余份政策文件,让法律顾问全程参与重大决策,保障政策合法性与适用性。
创新成果方面,肇庆落地省内首笔“技术合同贷”,开放共享大型科研仪器117台(套)、原值9455万元,近三年获省级以上科技奖6项,2024年技术合同登记额达6.8亿元。
政务服务效率也得到提升。市科技局政务公开按时回复率100%,主办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满意率100%。“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13宗行政检查事项,实现零复议零诉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及培训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