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开创肇庆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李德明

2025年08月20日 西江日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岭南山水名城,必须自觉以这一科学思想为指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肇庆新篇章。

  深悟思想伟力,锚定肇庆生态文明建设新坐标

  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两山”理念揭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肇庆拥有七星岩、鼎湖山、西江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必须深刻认识到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就是守护最宝贵的财富与发展根基。要坚决摒弃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肇庆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展现城市形象的发力点。

  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对肇庆而言,这意味着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要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建材、文旅康养等环境友好型产业,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在高水平保护中塑造肇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坚决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肇庆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落到实处。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星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品牌的品质,建设更多城市绿廊、社区公园,让市民推窗见绿、漫步亲水,共享“山湖城江林泉峡”的生态福祉,筑牢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

  立足本地实践,探索具有肇庆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

  擦亮“山水名城”生态底色,在系统治理上求实效。肇庆的特色在于“山湖城江林泉峡”交融的独特风貌。要坚持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相结合,实施更精准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西江、北江等主要河流及支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廊道建设,保障大湾区水源安全。深化星湖水质提升与生态修复,打造国内一流的高品质湖泊生态样本;加强鼎湖山等自然保护地监管,保护生物多样性。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矿山生态修复等,全面提升全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激活“绿色动能”发展引擎,在产业转型上谋新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肇庆的关键课题。要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和优美环境,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生态农业、高端饮用水产业。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抢抓“双碳”机遇,依托小鹏汽车等龙头,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光伏、新型储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利用环星湖、环鼎湖山等优质资源,深化“旅游+”融合,打造大湾区康养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使“绿色颜值”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价值”。

  创新“多元共治”体制机制,在长效保障上出真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要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等制度。深化生态补偿、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探索与应用。强化生态环境执法司法联动,保持高压震慑。激发“内生动力”,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公众、社会组织参与环境监督,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格局,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美丽肇庆的强大合力。

  强化使命担当,谱写美丽肇庆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新征程上,肇庆必须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护好绿水青山。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此外,积极融入全球生态治理实践,展现大湾区魅力之城的绿色担当。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肇庆必能坚定扛起筑牢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持续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肇庆方案,奋力绘就“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城更美”的壮丽画卷,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肇庆力量!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江日报A06A06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开创肇庆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李德明 2025-08-20 2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