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二十年春华秋实,“两山”理念不仅深刻重塑了发展观、生态观、财富观,更指引我们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新路。
回溯理念萌发与实践探索的历程,“两山”理念的光芒尤为耀眼。从浙江安吉余村壮士断腕关闭矿山、复绿青山,蝶变为闻名遐迩的美丽乡村样板,到塞罕坝林场三代人接力,在荒漠沙地上筑起守卫京津的“绿色长城”;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母亲河焕发新颜,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一个个生动实践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高颜值”日益成为经济“高质量”的支撑点、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增长点。无论是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还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抑或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都需要我们以“两山”理念为根本遵循,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要拿出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在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中敢于破旧立新、善于攻坚克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久久为功,绘就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新图景。
践行“两山”理念,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非一人一时之功,需要全社会同向发力、协同共进。各级党委政府要当好“规划师”和“守护者”,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法治保障,严格监管执法。广大企业要勇当“排头兵”,将绿色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加大环保投入,发展循环经济,以创新驱动开辟绿色发展新赛道。每一位公民都应成为“行动派”,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做好垃圾分类等身边小事做起,将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唯有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才能持续释放“绿水青山”的综合效益,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浓、成色更足。
二十年风雨兼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从理念化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面向未来,党员干部要倍加珍惜、深入践行这一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让中华大地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惠及亿万人民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