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王绮彤 通讯员 陆莉诗
暑假期间,不少医疗机构迎来“求美”热潮,门诊量较平日大幅增长,学生群体成为医疗美容消费的重要人群。从改善眼部形态的重睑手术、调整鼻部轮廓的鼻综合手术,到解决社交困扰的腋臭手术,各类针对性医美项目备受学生青睐,但其背后却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医生特别提醒,广大求美者应理性对待医美行为,远离无合规资质的“黑医美”,切实守护自身健康与权益。
走进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美容激光中心,记者在现场看到,候诊区内有不少年轻的面孔。其中不乏高考结束的准大学生和在校大学生,希望趁着假期时间充裕,通过医美实现形象升级。
“每年7至8月是整形美容激光中心的就诊高峰,门诊量较平日增加了2至3倍。每天接待的60至110名求美者中,学生占到四分之一,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刚刚结束高考的考生。”市一院烧伤整形外科副主任唐海安介绍道,高考后学生们的诉求较为集中,主要围绕希望“拍照上镜更好看”和“打造开学新形象”两方面。
从门诊数据来看,学生群体青睐的项目有着鲜明的共性,都是通过医疗美容以提升外在形象。唐海安列出了最受求诊者欢迎的几个项目:“首先是重睑手术,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割双眼皮’;其次是鼻综合,通过调整鼻部轮廓让面部更立体;最后是腋臭手术,通过消除异味提升社交自信。”
除了这些需要开刀的手术项目外,肉毒素瘦咬肌、玻尿酸面部轮廓微调等非手术项目也深受学生欢迎。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非手术项目并不代表无风险,求诊者仍需谨慎对待。
谈及医美安全,唐海安表示,近年来,非正规医美导致的并发症案例数量存在上升趋势。“虽然因为整形手术效果有滞后性,到医院门诊修复的人数不算特别多,但我们接诊的案例中,因在非正规机构手术出现问题的情况也较为常见。”
唐海安向记者讲述了两个印象深刻的案例。18岁的女孩小雅认为自己的单眼皮眼睛小、影响上镜,就在非正规机构做了“微创三点式重睑”项目,希望起到放大眼睛的效果。但在她术后两个月时,线头在睑板处外露,导致小雅出现了眼结膜炎,疼痛难忍,不得不到医院进行拆线。所幸医生处理及时,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另一个案例是20岁的大二学生小美。“3年前的暑假,小美在朋友介绍的非正规机构做了假体隆鼻手术。然而,最近她出现了鼻尖红肿、假体穿出鼻尖的情况,这是典型的手术假体感染。她来到医院就诊后,医生及时为她取出假体,并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抗炎处理。”唐海安说。
以上两个案例并非个例。暑期医美热潮的背后,是年轻人对美的追求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但“变美”的前提是安全,每位求美者都应“理性变美”。唐海安强调,任何手术均有风险,求美者应适当降低医美心理期望值,不要盲目跟风。
为此,唐海安向广大求美者尤其是学生群体提出四点忠告:第一,就诊时先进行心理评估,再谈手术;第二,选择医美机构须认准“三证”,即《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资格证书》《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证书》,拒绝非正规机构打着“熟人介绍”的幌子或轻信“朋友圈工作室”;第三,未成年人做任何美容项目都需获得监护人书面同意,家长必须全程知情并陪同;第四,预留出充足的恢复时间,学生患者在开学前至少空出4到6周恢复期,避免因军训、游泳等剧烈运动从而影响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