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浙江台州城墙图。

宋平江(苏州)城墙图 。

修复后的朝天门。

修复后的宋城墙。

古籍中宋代城墙图。

梁思成宋城门楼遐想图。

肇庆东晋墓“陶城堡模型”照片展示的角楼。

古籍宋城墙设施图。
编者按
本文回顾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肇庆启动宋城墙保护修复工程的背景与成果,并结合古籍记载、考古发现及梅庵等实例,探讨如何依据宋代形制与岭南特色进一步修复城门楼、城墙角楼等设施。文章强调“修旧如故”原则,为古城墙保护与文化传承提供了务实思考。
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了肇庆这座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富传统文化的城市在各行各业取得发展。肇庆宋城墙保护修复工程便是其中的典范——通过拆除包裹古城墙的民居,将尘封的宋城墙重新裸露。这项集古迹修复、城市交通优化与旅游发展于一体的民生工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如火如荼展开。
工程率先修复城墙脚下的宋城大道,逐步揭开雄伟、壮观、古朴的宋城墙全貌。修复后的朝天门与城墙之巅的披云楼相映成趣,宋代“凸”字形雉堞的点缀更添历史厚重感,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景观地标。这一成果迅速引起全国古建筑专家、学者及旅游界的关注,吸引大批人士前来考察、观光、游览。
此后,肇庆相继迎来历史性荣誉:1994年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入选“全国优秀旅游城市”;2001年肇庆古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城墙的成功修复,为这些荣誉的获得奠定了重要基础。如今,朝天门至披云楼地段的城墙已成为肇庆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标,见证着古城在保护与发展中的时代新生。
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曾缔造辉煌,其建筑艺术成就斐然,影响深远。作为冷兵器时代的重要防御工事,城墙的营造与保存颇具代表性。然因年代久远,宋代城墙的砖石基座虽得留存,其上具有防御功能的砖木结构建筑却多因战火损毁或自然倒塌。历朝在传承中多有改建,逐渐形成当朝建筑形式。宋代城墙上具有防御功能的砖木结构建筑原貌究竟如何?目前国内已无实证可考,现存实例多为明清时期遗存,唯古籍中尚存相关记载。
肇庆古城墙完整保留了宋代土城墙外包青砖的形制,城址未改且连续围合一周,在全国古城墙中极为罕见。民国时期全国掀起“拆城以利交通”的浪潮,肇庆古城墙因兼具抵御洪水功能得以幸存,但冷兵器时代起防御作用的明清时期城门楼、雉堞等建筑却被拆除,这恰好为后续依据史料记载的宋代城墙样式,对现存古朴宋城墙(城基)进行修复提供了便利。
以上两图所示为宋代浙江台州、平江(苏州)城墙的"凸"字形雉堞式样,下图为修复后的肇庆宋城墙风貌。
从古籍所载宋代城墙图及梁思成关于宋代城门楼形制的研究手稿中,可找到修复宋城墙城门楼设施的学术依据。当前肇庆宋城墙朝天门墩台已按上述资料及宋《清明上河图》所绘城门洞式样(木构过梁式半八角形门洞)完成修复,获专家认可。若城门楼能依梁思成宋式城门楼遐想图恢复重建,既具备文献依据,又可借重梁思成的学术影响力(该方案已获专家认同),兼具历史价值与文化传播效应。
当今,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恢复肇庆宋城墙?其角楼应该如何设计?如何以更具岭南地方特色的方式重现宋城墙?这些问题均指向极具研究价值的历史资源。我们尝试从肇庆古今遗存中探寻关键实物依据——2001年肇庆市郊坪石岗东晋墓出土的“陶城堡模型”颇具启示:该城堡设门楼、立卫士,周匝高墙,四角各起角楼一座,这些突起墙外的防卫设施,形制与功能恰与城墙马面相类。无独有偶,高要区河台镇岭村一带的碉楼顶层四角,亦有突出墙体的“背仔楼”,当地人称其用于射击接近楼体的来犯之敌,防御逻辑与城墙马面一脉相承。
从左图古籍宋城墙设施图可见,突出的马面顶部设有战棚,其防御功能与东晋墓陶城堡四角角楼及前述“背仔楼”一致。由此可为宋城墙角楼的形制恢复提供依据:肇庆宋城墙的角楼可否以东晋墓出土的“陶城堡模型”角楼及古籍宋城墙战棚图为参考,在城墙转角处建伸出墙外的宋式角楼?如此既延续当地东晋城堡角楼的传承做法,又契合古籍记载的战棚形制,同时造型更具岭南特色,更符合冷兵器时代的实战需求。
肇庆梅庵作为宋代木榫卯结构建筑,始建于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比肇庆砖体宋城墙的始筑时间(宋崇宁元年,1102年)早106年。其建筑造型基本遵循中原“官式建筑”等级规制,用材与形制均可在宋《营造法式》中找到依据。不仅如此,兴建时还结合岭南气候特点,在斗拱皿板、真昂出挑、梁架、义手、柱础石及斗拱用拱栓紧固等方面进行了改良,既美观又实用,这些做法在《营造法式》中未见记载。岭南地区气候潮湿多雨,木材易霉蛀,而梅庵至今仍保留原木构,充分体现了当地工匠的智慧与创造力。此等地方特色做法获多名古建筑专家赞誉,都说若梁思成在世,定会前来考察。梅庵早在1996年便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古建筑的修复应遵循“修旧如故”原则,以原真性为核心,彻底清除后期加建的与原建筑风格不符或破损严重的构件。第二,对于有确凿始建年代且历史上曾具重要地位的建筑,宜采用同时代最具地域特征的形制进行修复或重建,以彰显古代劳动人民的营造智慧。
肇庆古城墙作为宋至清历代修筑的遗存,其外包青砖的城墙本体始建于宋代,是广东省唯一、全国仅存的四座宋城墙之一(城墙铭文砖可见“太宋国”“崇宁元年”“壬午”等宋代纪年),历史价值尤为突出。物以稀为贵,肇庆更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庵(宋代木构建筑典范)、唐至现代的七星岩摩崖石刻群、延续千年的“中国砚都”端砚文化,以及六祖惠能、宋代包拯(包公井)等历史名人遗存,加之宋徽宗拨款修城等史迹,宋代文化积淀深厚。
通过系统分析、研究及借鉴相关案例,期待肇庆宋城墙能以更完整的历史形态重现,但愿梦想成真,这也是肇庆历届政府着力打造宋代历史文化名城的初衷。
(作者为肇庆市博物馆原馆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