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日报记者 谢江涛
在端州区双龙片区,现代厂房和百年古树静默相望,硬核制造与乡土风情共生相融,构成一幅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和美画卷。
作为端州区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和绿美生态建设省级示范点,地处端州西北的双龙片区,正立足产业集聚、望山见水的独特优势,倾力打好产业、生态“两张牌”,加快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好愿景,为“悦禄小双”西江沿岸精品示范带建设提供“三生融合”的“双龙样本”。
打造投资兴业的新热土
端州双龙省级经开区是双龙片区的产业之源。十多年前,这里还是连片的鱼塘和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双龙经开区内道路纵横交错,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110千伏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成为端州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
近年来,双龙经开区围绕制造业发展“2+1”规划,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布局先进装备制造、 下转03版▲▲紧接01版
新材料等特色产业。良好的发展理念和高效的建设进度,让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此落户。目前,双龙经开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72个,已投产项目超过100家。未来两年,将有过万名企业员工及周边居民在此生产生活。
今年6月,端州区、高要区签订产业协作区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双龙经开区与高要区小湘镇,共建产业协作板块,旨在解决端州的“空间之困”与高要的“失衡之痛”,推动双方加速从“隔水相望”向“跨江融合”迈进。
借助产业协作区这一重要平台,双龙经开区以推动园区产业聚链成群为目标,围绕全省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链“链主”企业风华高科,持续搭平台、强招商、建生态,坚定不移深耕电子信息产业。同时,围绕园区能级提升,双龙经开区大力实施“筑巢”行动,谋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数智产业园等“园中园”,积极探索“飞地经济”产业协同,推动端州·高要产业协作区落实用地规模、土地征收报批等工作,实现共建园区、共同招商、共享收益。
打造近在咫尺的栖息地
除了硬核制造,还有诗与远方。双龙片区古朴的乡风、清澈的溪流、飞舞的萤火,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和群众走进来、留下来。
绿色是双龙片区的重要底色。双龙片区拥有一条长约四公里的水翁林带,还有龙溪栈道、区田水库及萤火虫基地等,是名副其实的端州“后花园”。双龙片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不遑多让,这里有明代建筑群落、碉楼等。
端州区用心塑造“绿美双龙·萤舞龙溪”的萤火IP,联动周边农庄、文旅企业、研学机构等资源,促进农文旅体融合发展,实现生态价值多元转化。过去几年,双龙片区将“百千万工程”和绿美生态建设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打造了龙溪栈道、古树公园、兰龙古屋等一系列乡村旅游景点。去年起,端州依托双龙片区内的兰龙社区龙溪栈道,连续举办两届“绿美双龙·萤舞龙溪”萤火嘉年华,以萤火虫为纽带,有机串联起生态、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构成一幅美妙的绿美画卷。
今年8月初,端州牵手云上旅游,开启兰龙和美乡村示范项目及云上龙溪乡村美学工坊的合作。该项目立足兰龙社区优美的生态环境,计划打造一批高端民宿,一体推进乡村民居改造提升、村民返乡创业。项目依托云上龙溪乡村美学工坊,建设乡村美学展览区、乡建工作室等,持续提升乡村文化内涵与吸引力。
签约第二天,该项目主要负责人、河南云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志华就带领团队走进兰龙社区“驻场办公”。在彭志华看来,美丽乡村建设不能纸上谈兵,必须深入农村、因地制宜,做出带有浓浓本土味道、乡土气息的东西来。“我们计划沿龙溪栈道打造两公里的生态文旅带,推动甘岭、坑尾、岭塘等沿途村落发展老宅民宿、高端民宿、农事体验等业态,形成错位发展、联动发展的产业生态。”
按照规划,双龙片区将聚焦“乡愁”这一关键词,坚持美学设计引领,全面整治和提升乡村风貌,更好守护村落肌理和原生态气息。同时,双龙片区将突出主客共享,坚持在地文化和乡村故事的挖掘,保留老门楼、老榕树下小广场等特色文化场景,导入特色民宿、栖野露营、实景演艺、乡村酒吧、咖啡小坊等多元业态,满足不同人群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需求,让双龙片区真正成为近在咫尺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