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林琳
当99B坦克和首次亮相的100坦克驶过天安门广场时,退役坦克兵刘世章不禁向前倾了倾身子,睁大了眼睛。此时,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这名居住在端州的退役军人脸上。他眼神清亮,仿佛重回戎装岁月。
“不一样了,完全不一样了。”9月3日,看着电视里的新型坦克,刘世章的话语中满是感慨和骄傲。身后书柜里,一本泛黄的相册静静躺着,其中最珍贵的一张摄于1994年,当时他还是装甲部队的一名坦克兵。
1993年12月,刘世章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坦克兵。初入部队时,他担任二炮手,负责装填炮弹。“17公斤的炮弹,每分钟装弹10多发。”为达到标准,他每日苦练体能,还特地加强锻炼手臂力量。“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班长的教诲至今仍铭记在心。”
他清晰记得某一次实战演练,坦克突受冲击波影响而剧烈颠簸,他的头部撞到舱盖,眉骨顿时磕出一个血口。“那一刻,真正体会到战场的震撼。”如今轻抚那道疤痕,他仍感慨万千。
在狭窄的坦克舱内活动,须练就非一般的柔韧性,最难熬的是夏季驾驶,“室外33℃,舱内至少40℃,一进去就全身湿透,如同移动蒸笼”。如今新型坦克都配备了空调,提高了持续作战能力,他不禁为新一代坦克兵感到欣慰。
服役半年后,刘世章转任第一驾驶员,62式轻型坦克陪伴他度过了无数训练时光。而今,新型坦克亮相,在火力、防护、机动性和信息化方面实现跨越式提升,令他振奋不已。他表示,坦克兵作为技术兵种可被召为预备役,至今仍不忘战备之责。
阅兵仪式结束良久,刘世章仍难掩激动。他从书柜取出相册,轻抚一张张军装照——人民子弟兵的青春脸庞上,目光如炬。“从62式到99B、100坦克,我国坦克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这句话中,有他作为一名老坦克兵最朴素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