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深圳、韶关、惠州、香港、澳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栏目将目光投向这片曾被热血浸染的岭南大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旗下《国家记忆》栏目倾力打造了5集纪录片《华南抗日烽火》。该片以全景式的叙事手法,生动再现了华南地区抗战岁月的壮阔历史画卷。
华南抗日纵队自组建以来,在广东境内70余个县展开英勇战斗,始终坚守抗敌前线。其间,纵队共计抗击并牵制日伪军兵力超15万人,发起对日伪的作战行动3000余次,成功歼灭敌军两万余人,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立下汗马功劳。纪录片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呈现,大力弘扬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这部纪录片通过《南粤怒吼》《拨云睹日》《扎根敌后》《香港大营救》《誉满中华》五个篇章展开叙事。故事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广东地区兴起的抗日救亡运动,一直延续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系统梳理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华南抗日纵队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中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从最初的小规模队伍成长为抗日主力,不仅创建了稳固的抗日根据地与民主政权,更开展了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最终为抗战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全片深刻展现了华南儿女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担当与奉献,有力传承和弘扬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为确保纪录片的真实性与历史厚重感,摄制组奔赴广东、海南、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多个地区取景拍摄,足迹遍布广州、深圳、珠海、东莞、韶关、惠州、中山、江门等20余座城市。同时,摄制组还深入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广东省档案馆、东江纵队纪念馆、广州中山纪念堂、罗浮山冲虚古观、东江纵队司令部、珠江纵队司令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等重要历史遗迹与场馆,挖掘整理出大批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革命文物以及档案文献,为还原华南抗战历史提供了坚实的史料支撑。
在中央档案馆中,那些泛黄的文件记录着当年的战略部署与战斗指令,让观众得以窥探华南抗日纵队在艰难环境下的战略决策过程;而在东江纵队纪念馆里,陈列的武器、衣物等文物,仿佛在诉说着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故事。这些一手史料的呈现,不仅增强了纪录片的可信度,更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切实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沉重与艰辛。
在讲述过程中,纪录片巧妙地将宏观的历史背景与微观的个体故事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梳理,如华南抗日纵队创建抗日根据地和民主政权、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等,展现出华南抗战在全国抗战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聚焦于普通战士、百姓的抗战经历,如东江纵队游击队员沙胆仔、三家姐等人奉命营救美军飞虎队飞行员詹姆斯的惊险过程,以小见大,生动地展现了华南儿女在抗战中的英勇无畏与家国情怀。这种叙事方式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使观众既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又能深刻感受到历史背后人性的光辉与力量。
此外,纪录片还采访了众多党史、军史专家、华南抗日纵队老战士及亲历者后人。其中包括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之子曾德平、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之子王勇劲、99岁的珠江纵队老战士曾还、96岁的珠江纵队老战士郑倩文、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政治委员梁奇达之子梁凯明等,留存了重要的口述历史资料,让抗战故事再次焕发生机。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