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建设贵在坚持,也难在坚持,既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又要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韧性,最终才能纠出成效,让良好的作风成为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推动作风建设向上向好,须将“常”“长”二字贯通融合,一体推进,“常”中有“长”,以常态之功促长效之治。
抓常,就是常学常悟,筑牢思想根基。要始终把学习摆在工作生命线的位置,常态长效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不断提高自身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自觉将学习由“一时学”变为“常年抓”,由“软任务”变为“硬约束”,切实建立制度化学习机制,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把握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在知其然中探“所以然”,在知其所以然中明“然之必然”,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发展的举措、改进作风的自觉。
抓长,就是长省长改,淬炼实践担当。要始终坚持自我反省、立行立改,经常性剖析严守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从典型事迹与警示材料中体味初心之纯、作风之要,自觉做到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既要以思想之问对接实践之需,也要以历史之镜照亮现实之路,让自己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切实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时刻查摆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求实效,把改的决心落实到行的担当上,以“干到位”的实效检验“学到位”的深度、推动“改到位”的力度,在实事求是中谋事,在担当作为中成事。
(作者单位:肇庆市信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