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不仅要花时间,更要尽心尽责。目前,“陪伴经济”尚且处于自发状态,服务水平更多依赖个人素质,近乎“开盲盒”。在审慎监管的同时,大力推进规范化建设,“陪伴经济”才能迈稳脚步,赢得更长远的未来。
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陪伴经济”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遇到不便时获取必要帮助,在发展爱好时找到同道中人,在感到孤独时寻求社会连接——这些广泛的情感和生活需求,正是这种新业态的潜力所在。据一家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陪伴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500亿元。在基本公共服务之外,越来越多人有能力、有意愿购买即时、专业、规范化的社会服务,这既是应对变化的积极姿态,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陪伴经济”的兴起,体现了当下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也彰显出社会服务迅速适应新变化的巨大活力。立足现实需求,坚持投资于人,强化技术赋能,充分借助市场力量,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新的方式编织社会的温情“纽带”,必能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心与心的抵达,温润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崔妍:读懂“陪伴经济”的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