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会市以金田铜业为龙头企业打造铜产业科技园。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四会富仕车间工作人员正在作业。 受访企业供图

四会市举行 产业项目动工仪式。 四会市供图
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上,建设者们抢工期、赶进度;各园区企业厂房车间内,生产线稳定运行,装载铜线成品、铝合金材料、化妆品等各类产品的货运车每天往来园区,将“四会制造”运向全国各地……十年砥砺前行,四会这片热土上工业产业勃兴。
规模以上企业从208家发展到301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464.62亿元增长至847.86亿元,预计2022年还将持续增长并超过9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十年年均增长均超过11%(数据不含大旺街道)……一组组可观的数据、一项项可喜的进展,见证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会着力做大做优做强制造业,不断推动壮大规模工业经济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当前,四会正坚持“产业强市、项目为王、园区为母、企业第一”,紧紧围绕肇庆“主导+特色”产业布局,加快构建四会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金属加工、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智能家居等产业,把四会打造成肇庆制造业发展的主阵地、主引擎,做好肇庆市加快建设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的主力军。
西江日报记者 吴映霖 特约记者 黎洪锋
搭平台促创新 持续优化产业布局
近年来,中电和金田铜业等重点项目的投产上马以及富仕电子、飞南资源的成功上市对四会工业经济发展起到明显拉动作用,助推四会在工业企业上市和产值超百亿元方面取得新突破。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工业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十年来,四会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园区建设,推动高效整合提升。期间打造形成了江谷精细化工基地、肇庆高新区四会产业园、龙甫循环经济金属基地等工业园区,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日益完善,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2021年,四会市整合肇庆高新区四会产业园、龙甫循环经济金属基地、南江工业园,成功申报创建广东省四会经济开发区。2022年,肇庆市重点推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划定大沙为市管起步区,肇庆高新区四会产业园为四会起步区,全力推动起步区率先发力,集中土地、资金等要素,重点投向起步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重大产业集聚区。
同时,四会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面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金属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绿色建材产业,促进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低效产业退出和整治提升取得明显成效。
另一方面,四会则推动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从技术、标准、政策等方面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近期,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四会又一家企业——同宇新材料(广东)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再一次体现四会十年来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的成效。当前,四会共有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小巨人企业(包括正在公示的同宇新材料)。
接下来,四会还将抓紧抓好产业招商落地核心任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度嵌入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积极承接优质要素资源,吸引更多龙头企业和高新企业落户四会,全面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湾区制造强县。
招大商招优商 助力产业集群发展
招商引资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会始终聚焦肇庆“主导+特色”产业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行动,通过健全招商目标信息库、驻点招商等方式,力争引进落地见效快、造血功能足、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优质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同时,四会坚持增资扩产和招商引资并重,推动了富仕电子、飞南金属、声凯乐器等项目增资扩产。相关部门还不断加强协作,开展全链条服务,助推优质项目增资扩产、做大做强主导和特色产业。
据统计,2012至2021年,四会共新引进产业项目518个,项目涵盖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金属加工、精细化工、先进装备等行业,其中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近40个,为四会打造产业集群不断夯实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四会在项目引进方面成效尤为突出。如相较于往年,2021年新引进项目数量成倍增加;而2022年四会则转变工作思路,持续加大优质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截至9月16日,2022年四会拟引进产业项目37个,其中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额达138.6亿元。
此外,四会还积极与华昌铝材、永丰铝材等国内头部铝材公司深入对接,推动华昌铝材和永丰铝材总部搬迁到四会,加快打造总部+基地的经济体系和全国最大的铝材交易市场,实现经济总量再扩大、结构再优化、效益再提升。
“母亲式”服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四会的服务用十二字概括就是: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肇庆市万洋众创城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夸赞道。据了解,从万洋众创项目落户四会以来,无论是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审批环节,还是优化配套设施等多方面,四会市各级政府部门都为企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为进一步畅通园区企业和政府沟通渠道,大沙镇还专门成立了四会市大沙镇工业园区联络站,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
万洋众创项目是四会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母亲式”服务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会按照肇庆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持续优化本地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便捷化和政府监督高效化。一方面积极实施企业投资“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改革工作,在四会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专窗服务,促进“先建后验”模式落地生根。同时,以行政服务中心、各镇街、市直审批部门联合成立代办服务专班形式,主动服务企业,落实“一站式”代办服务政策。在政策实施以来,通过该形式平台招商引资成功签约330个项目。另一方面,四会全面推动联合验收机制,按照肇庆市相关工作要求,对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从过去的企业“一对多”变为现在“一对一”形式交材料,实现“一窗、一次、一网”式办理。如今,在四会市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进驻窗口”模式的“1+N”政务服务大厅,90多个窗口可受理业务1200多项,四会推出的“七个办”特色服务、优化跨城通办、“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等,都在不断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更好地满足企业、群众业务办理需求,推动四会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