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9月,肇庆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在四会古邑绥江碧道画廊举行。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四会地豆镇百亩阳光玫瑰项目迎来二次收成。图为工作人员查看葡萄成熟情况。 西江日报记者 吴映霖 摄

四会市黄田镇江头村红色教育基地。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从昔日的传统农业和古朴乡村,到今日农旅融合连片示范的新景象,以及成功入选“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并在年度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工作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十年峥嵘岁月,十年春华秋实,四会乡村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蝶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着眼“五大振兴”,坚持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坚持“全域整治”与“精品打造”两手抓、两手硬,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同时,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驻镇帮镇扶村等对口帮扶工作。十年来,四会不仅圆满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全部脱贫,还分别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和对口帮扶,助力广西富川县全部摘帽、怀集县永固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西江日报记者 吴映霖 特约记者 黎洪锋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今年上半年,“父爱如兰,花开四会”的宣传海报接连点亮四会全城,亮相广州各大商圈,登上海外繁华广场大荧屏。四会通过启动兰花“12221”市场营销行动,向全国乃至世界推介四会兰花,强势打造“四会兰花”品牌形象,并引发社会各界良好反响,一定程度提升了兰花销量与价格,淡季营销初显成效。兰花产业是石狗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所做大做强的特色产业之一。
近年来,四会大力发展特色优质现代农业,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富民兴村带动作用,取得良好成效。四会通过大力实施17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打造建设出2个“一镇一业”专业镇和12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并不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积极盘活沿线旧厂房、老住宅等“沉睡”的土地资源,完成丢荒地治理近1万亩,让土地资源再利用起来,为村民增收致富再添薪。2021年,四会农业总产值达115.7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四会近年建成的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农业种植方面辐射带动2474户农户、吸引超1万名农民参与到沙糖桔产业化经营、实现园内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今年推进建设的产业园增量提质项目更将收购加工农户难销的、卖相不佳果子,为农户沙糖桔次果销售保价增收,从而进一步推动沙糖桔深加工产业发展,提高沙糖桔附加值。
此外,四会还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培养能够带领群众推动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并鼓励和吸纳一大批各类人才反哺家乡。
活化利用乡村资源 推进农旅融合新业态
近年来,四会通过将发展乡村旅游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设计绥江沿线自驾休闲游线路、四会古邑道和S260美丽廊道3条精品旅游线路,成功创建桔子小镇等3个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桔子景区休闲农业、清心雅园民宿等“农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四会以千年古邑岭南文化为抓手,以休闲农业升级、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等维度切入,突出绥江主轴,全面加快四会古邑绥江碧道画廊建设,打造大湾区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当前已完成主线X439线网红路,精神堡垒牌坊、聚兰雅景、禅意宝林、江纸古韵、渔港湾等重要节点建设。同时,以旅游为突破口带旺乡村发展,做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各镇村古窑、古村落、古树群、古法造纸、古寺、古塔、古骑楼等历史文化资源被串联起来,故居老宅、古树古墓等乡村风貌的被进一步加强保护和利用。
此外,四会积极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打造扶利村、程村、龙头村等5个省级乡风文明建设示范点,成功擦亮扶利村造纸文化、龙头村廉洁精神、福田村蕙兰君子之风、六祖片区禅宗文化等乡风文明品牌。
四会还通过盘活文化资源,带动服务产业的发展。如在扶利村,诗歌协会、书画协会、粤岭说书文化中心等文艺组织陆续进驻张氏大宅,艺术家们定期在此进行各种艺术研究和交流活动;特色民宿和特色小吃小巷也相继落成,带动了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自改造以来,扶利村共接待了各类旅客超过3万人次,为当地村民带来超过100万元的综合收入。
整治提升乡村风貌 景美人和宜居宜游
废旧红砖铺成了路、砌成了墙,村里还装上了路灯、建起了小公园,村民正在村子广场的树下乘凉闲聊,村落一派安详惬意的景象。这是大沙镇富溪下步村利用废弃红砖,以美学思维开展“红美行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后所打造的乡村新景象。这样景美人和、焕然一新、别具面貌的乡村景象,近年在四会各镇村逐渐呈现。
近年来,四会大力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统一规划,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建设工作,推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面貌。据统计,四会各镇村已累计建成“四小园”5000余个,完成农房外立面整治3000多户,还先后建成地豆镇下街村、江谷镇杨村等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124条,实现1707条自然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此外,四会还扎实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作,全面完成自然村“村村通”自来水项目建设,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全部干净整洁村实现雨污分流。四会还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户厕改造工作,多年累计建成2249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544座农村公厕,推动保洁覆盖面、生活垃圾收运率、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