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农历闰二月初日,我和一群文友走进下帅,绵绵崇山叠峦,被缓缓升腾的雾气氤氲着,青山的绿影尤显扑朔迷离,天空仿佛涂上了一层乳白色的绸幕,让这一隅山乡更具诗情画意。
一段蜿蜒崎岖的幽丽峡谷,缔造了一个红霞湾牛仙谷景区,这里的奇景是来自于大自然的奇特魔法,吸引着八方游人慕名前来品鉴。淫雨霏霏的二月天,并没有挡住我们前往猎奇的脚步。踏入牛仙谷景区,只见从大山深处奔流而来的一条山溪在这里突然来了一个温情的弯转,我无法读懂她的矫情,也无法用肉眼捕捉她的含蓄与迂回。
石头无言,水流有声。或大或小、形状各异、形态别致的石头,如星罗棋布在河床里堆积,有的簇拥在河道中央,有的散落在河道两旁,点缀在一段长度约800米的山溪中。我伫立溪湾处,注视着河道里突兀而起的大小石头,“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隽永”等诗文闪现脑海,那时真正体悟到陆游“石不能言最可人”的论调。是呀!这些石头,正是自然散落在这段山溪中的美,仿若无声的诗、不朽的画,细细品读,意趣横生。
行走在栈道上,猎奇山涧美景,聆听空谷回响,目送涓涓流水,总能让人感觉到这里的自然传奇,恍若待在幻境之中。你听,潺潺而流的溪水,以那清澈优雅的身姿和散淡从容的气势,或急或缓在石缝间或石面上流淌,流转中或溅起,或飞落,或安然,或激荡,演奏出一曲曲没有休止符的大自然乐章。日夜奔流不息的山溪水,在这里无时无刻都向世人演绎着流水特有的豁达与胸襟。
河道的北岸山体是悬崖峭壁,山壁之上长满了褐藤青树,绿影婆娑,藤蔓挂壁,凝翠叠绿,绚丽如画。徜徉于人工搭建的木板栈道之上,便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甚是怡情悦性。刚踏上栈道不久,我惊奇地发现一根碗口大的藤蔓,虬藤曲绕几条粗壮的树枝十数米,藤蔓挂满了禾雀花,一朵朵花吊挂成串,如万鸟栖枝,神形兼备,风情万种,很是迷人。禾雀花开,馥郁芳香,春的气息已在牛仙谷浓墨重彩地蔓延开来。同行的摄影家们频频按下拍摄按钮,咔嚓咔嚓拍下妖娆百媚的禾雀花。我也完全沉浸在融融春光之中,久久不愿挪动离开的脚步。痴望着那千姿百态的禾雀花,我情不自禁地吟诵道:“万种风情笑客痴,攀山越岭恨来迟。叠层禾雀花千串,留影奇林那愿离。”
一缕清风拂面扰乱了我的思绪,移动脚步继续跟随同伴前行,探寻奇观异景。
“哇!很美的瀑布呀!”远处传来了文友们的惊奇声。我也忍不住内心的好奇,快步走到瀑布飞泻的地方。仰望着从断崖峭壁倾泻而下的瀑布,那轰轰隆隆的声响震耳欲聋,它仿佛代言山神的呐喊,也仿若山神的歌唱。站在瀑布前,不由得我浮想联翩,山水涓涓流成一碧清泉,蕴成喧嚣震撼人心的瀑布,内心由衷地感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镌刻出山的俊秀,水的凝碧,瀑布咆哮的壮美。
瀑布的壮美给我带来了激昂澎湃的心情,在山涧峡谷畅游与品读,翻阅下帅壮瑶民族乡这部繁秩浩瀚的大书。似乎我悟得一湾溪水的温度与一隅少数民族的深情,也窥探到壮瑶汉三族人民与大自然共和谐的信仰。
景区栈道上架设有三处颇具民族特色的风雨廊桥,其中一座横跨山溪,是一处观赏溪流和两岸景观的最佳驻足点。有人说,看雾即如读诗。你看,两岸青山郁郁葱葱,雨雾弥漫山腰间,山溪水缓缓流动,雾气白若牛奶,溪水掀开下垂的雾霭,窥探山涧的旷远与宁静,牛仙谷的朦胧之美,直击心灵。
当我游走到“鱼跳潭”南岸时,惊奇地发现河床上静卧着一块灰色的巨石,石块面积约莫100平方米,巨石上留下一只只半米大小的牛蹄印和碗口粗的石凹。听说这里还有一段讲述牛蹄印来历的神奇传说。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牛在劳动人民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这首古代文人赞牛咏牛的诗歌广为传唱。牛自古就是壮族的图腾,牛仙谷景区将牛文化镶嵌景观之中,也用“牛”命以景区之名,独具匠心。景区里三处栩栩如生的牛塑像景观尤为吸人眼球。南岸的一处路径旁三只黄牛“犀牛望月”之态,北岸溪湾处观景平台一角展陈着一头健硕的大水牛犁田的塑像,景区广场上也有五只水牛塑像,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姿态迥然又活灵活现,还有一个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牧童坐在睡牛脊背上吹竹笛。每当我走到牛塑像景观前都驻足观赏,细细品味这一植根于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表现。听说,为了铭记牛的功劳,下帅的壮族先辈将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定为“牛王诞”,壮族乡亲都要欢度这个节俗。当天,村民表演春牛舞、壮狮舞、采茶舞等民间艺术节目助兴,牛王诞因此成为下帅乡最有特色的民俗节日。
春和景明,徜徉于红霞湾牛仙谷景区,漫步于小桥流水旁,欣赏美景,聆听鸟语,闻香识花,吸纳清新空气,仿若置身于人间仙境。这里随处都可以让人驻足观赏少数民族的人文和独特地质文化,而且还可以在此啜饮山泉单丛茶,品尝下帅酸水豆腐特色美食,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