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学学过的那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我决定也在鲜花烂漫,柳絮飘飞的三月去扬州看瘦西湖。瘦西湖位于扬州市北郊,水面长约4公里,宽不及100米,因为湖面清瘦狭长,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加之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中外。
三月的瘦西湖,鲜花相拥,垂柳轻笼,乘船飘于湖上,我彷如穿行于一旖旎的梦中。面前这如绸带般轻盈飘逸的瘦西湖呀,千百年来,你曾滋润了多少人的心灵,激发了多少人的才情,载走了多少人的华章……今天,我静静地闲荡于你的怀中,悠然地看着眼前绰绰的花影,依依的垂柳、寂寂的庭院,慢慢地,我有一种醉在梦里的感觉。清秀典雅,美丽婉约的瘦西湖呀,我多么多么的想:我能日日夜夜沉醉地躺于你的怀中……
突然,船娘的一声叫唤,让我仿如从梦中惊醒。噢,船已到小金山下,我不舍的离船上岛。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上建筑物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全都集中在这里。小金山的风亭是瘦西湖景区的最高点,它是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有一“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以;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的楹联,风亭这个名称就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站在风亭上,看着眼前“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迷人景致,我不得不赞叹:瘦西湖,不愧享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
从小金山下来,我走上了五亭桥。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是中国最秀美的桥。它横跨瘦西湖之上,好像湖的一根腰带。因桥上建有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桥。五亭桥是清代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皇帝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它的造型典雅秀丽,桥上的五个亭子就如一朵盛放于湖中的莲花。五亭桥有15个桥洞,十五月圆之夜,每洞各衔一月。要是让我一下子看到15个圆月交相辉映的景象,我会怀疑自己是坠云里还是梦里。站在五亭桥上,看着如画的美景,听着清脆的风铃声,吹着轻柔的杨柳风,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在这沿岸美景纷至沓来的湖上蓬莱,我多想一下子就把它看完,一下子将它全藏心中,但那是不可能的,看瘦西湖,是要慢慢的、一个一个景致欣赏的。
五亭桥的东面,有座四面环水的建筑,叫做凫庄。凫庄建于1921年,因为形状类似浮于水面的野鸭而得名。这浮于湖上的“野鸭”,为瘦西湖添了灵动和野趣。离凫庄不远处有座钓鱼台,这金黄的小亭据说是当年乾隆皇帝垂钓的地方。若到这小亭上转转,感受一下帝皇般的休闲,那也是很惬意的。
五亭桥的南面,有一座如酒瓶般的白塔,这秀秀气气、亭亭玉立的塔日日夜夜与五亭桥深情对望,它们一立一卧,一素一彩,成为湖上又一独特的风景。
五亭桥的西面,便是著名的二十四桥了。看到这座桥,我立刻就想到了杜牧那首被人传诵了千年的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今天的二十四桥上,明月依旧,但玉人已难觅,萧音早已渺渺,这座曾被萧音萦绕的千古名桥呀,今天留给人们的,仍是无尽的遐想。
从五亭桥下来,我又坐船重游一次瘦西湖,我要沿着苏东坡、郑板桥以及扬州八怪等古人走过的足迹,再好好的看看那长堤春柳、荷蒲熏风、四桥烟雨、石壁流淙……这次,我要清醒的看,我要将瘦西湖“一弯碧水,两岸烟花;一路楼台,十里亭园”的美景尽收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