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 袁俊楠  谢石生

2024年11月09日 西江日报

  2024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新时代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原则。

  坚守根本,不该改的不改。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改革的方向不偏离,改革的立场不丢失,改革的原则不抛弃,就是守正、坚守根本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这一伟大事业的开创者、引领者、推动者。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永不变色、永不变质的根本保证。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和兴党强国本领。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动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民主,就须有专政;有专政,就须有民主,二者有机统一于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是宝贵的历史经验。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实质和主要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须臾不可离开的法宝。要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公平正义价值的崇高追求。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必须追求公平正义。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以上提及的要坚持和守正的各个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敢于创新,该改的坚决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要以历史条件为转移,努力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局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在守正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树立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动真格、敢碰硬,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地改,在改革时机上将“抓紧改”和“徐图之”结合起来。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推进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中心任务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要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突出问题导向,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坚持守正创新,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守正是前提,创新是关键。守正保证创新的正确方向,创新确保能够更好地守正,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要深刻领悟和切实践行“坚持守正创新”这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和基本方法,既确保改革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又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使中国式现代化始终生机勃勃。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大力倡导和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有效凝聚起“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磅礴力量,以改革开放为“关键一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必由之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江日报A03A03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 袁俊楠  谢石生 2024-11-09 2 2024年11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