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链』以场景建设培育产业生态

2023年08月15日 西江日报

  企业家点评『强链』:

  以场景建设培育产业生态

  在本次调研采访中,肇庆企业家在谈及“如何布局新型储能”时都有一个不约而同的共识:先让子弹飞一会儿。新型储能分为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电源侧和电网侧以政策为驱动,在当前阶段以央企、国企为主体,用户侧作为应用端,决定着市场规模,还在培育期,民营企业还需要时间才会真正“入场”。爱晟在温敏芯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光通讯领域能把温度感应缩窄至0.04℃范围,相关负责人刘传东表示今年已经接到安全管理系统的客商沟通,但公司目前还在观察了解阶段,公司还需要“等一等”,有信心凭借技术积累,能够在市场成熟后快速拿到“入场券”。

  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表示,产业的壮大需要市场做引领。用户侧储能虽拥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而言,工商业配储、备用电源的市场成长还需要时间。他建议肇庆可探索开放一些场景,一方面可以为相关技术产品的落地提供应用性示范场景,助力激发市场增量,另一方面可以积累相关数据,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的改进,“譬如现在长江航道上的部分船舶已经开始油换电了,肇庆也有西江航道,是不是也可以探索储能的应用?”李新表示,新型储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必须以应用市场为支撑,场景越多,则市场培育越快,相关城市就能够取得先手优势。

  深圳是场景开放、场景建设带动新型产业的代表城市。譬如通过开放公交市场,助力培育电动汽车。在当前的氢能产业、机器人产业中,深圳也强调“强化示范应用推广”。今年年初,宁德时代与深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聚焦新能源车换电、电动船舶、新型储能、绿色园区、金融服务和贸易等重点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旗下子公司深圳先阳新能源将在珠海投资建设新型储能装备制造基地。

  应用场景的丰富还可能带来大数据的积累。“正在作业,请注意避让”。在大旺高新区市民广场处,一台自动作业的清扫车正在工作。据了解,这是肇庆智华研究院研发的自动驾驶车辆。智能网联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下一站,肇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了超前的布局,引入了宁德时代、小鹏汽车等众多相关企业。在肇庆高新区创新创业产业园,研究院负责人赖斯楷谈及新能源汽车如何“强链”时,也提出“场景建设”的必要性,他认为产业链的发展形式可能有多种,但结合肇庆的实际,应该探索“小切口撬动大产业。”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等多方面的智能互联和协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数据与实验,虽然国内多个城市已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区域道路,但只是“车与路”的单一维度,其他数据还没有互联互通,如果肇庆可以尝试建设一个数据联通的“城市级样板间”,基于数据底座将能源网、车联网、政务网、智慧工业、智慧社区等多网融合起来,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丰富场景应用和数据对接,或将可以成为突破产业发展的小切口。

  赖斯楷介绍,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是算法、传感器和芯片,此类企业属于高精尖技术,落地门槛高,但如果有互联互通的智能网联汽车 运行试验区,通过不同终端的互联,形成数据沉淀。并通过数据招商、应用场景招商的形式,相信可以吸引掌握内核技术的企业入驻,“最重要的是政策要支持开放数据。”赖斯楷表示数据是智能网联汽车重要的资源,如果肇庆大力开放试验区,相信可以吸引智能网联领域的科技公司到肇庆投资,形成“筑巢引凤”之势。

  采访组了解到,这正是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所倡导的方向,《规划》表示,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不断凸显,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生产要素。提出要加快构建数据权属、公开、共享、交易规则,提升数据交易效率,并鼓励市场主体挖掘商业数据价值。为释放数据资源价值潜力,《规划》还设立了 “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试点工程”等,要促进数据、技术、场景深度融合,满足各领域数据需求。

  采访组从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获悉,高新区向市一级提出,请求协调支持瑞庆时代挖掘换电、船舶电动化、绿色能源、储能项目等新能源应用场景,携手龙头开拓市场。另外,《肇庆市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及新能源应用工作方案》正在征求意见,肇庆将谋划加强在储能电站、乘用车和重卡换电、客车电动化、船舶电动化等方面的建设,以此推进肇庆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及新能源应用,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

  做强产业链  东莞有经验

  广东要把新型储能打造为又一个万亿产业,并在全省各地规划了一条分工耦合的产业协作链。同在粤港澳大湾区,东莞一些情况和肇庆十分相似,譬如其同样面临如何“强链”等问题,在全省的新型储能分工定位上也有重合。

  作为制造业强市,东莞是全国最早布局锂电池产业的城市之一。

  据统计,2022年东莞市新能源规上企业收入逾660亿元,计划在2025年达到千亿元。曾经有全国榜单做过统计,东莞新能源中小企业集聚区指数位居全国第2位,可见其产业链的集聚和市场主体的丰富。地方发展的经验丰富,在机遇面前奋发进取,一些做法值得深思和学习。采访组通过访问东莞市发改局、查阅相关资料等,总结了东莞五条值得学习的经验:

  一是优势再利用。东莞在新型储能的发展目标上有明确的定位,将瞄准“工业级储能、家庭储能、能源电子和关键材料、电池制造设备”等四大重点发展领域,高质量建设东莞新能源产业基地。——众所周知,东莞是“手机之城”,在3C产品、3C电子、制造设备方面都具有十分深厚的基础,在这些积累上再向新型储能挪移,可谓事半功倍。譬如东莞鼓励电子信息企业依托技术和工艺几点向新能源电子拓展,支持发展先进适用的储能变流器、光伏逆变器、智能控制器、能源管理系统等能源电子部件。

  二是“火力”集中。据东莞市发改局向西江日报采访组介绍,东莞编制了《东莞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拟定22条具体工作,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为进一步加强统筹,成立东莞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会议推进新型储能各项工作开展。

  同时,对新型储能产业(主要是电化学储能)进行全面摸查和梳理,建立以储能为重点的新能源领域重点企业清单、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在谈项目清单、在运及规划在建新型储能项目表“四张清单”,并定期收集项目存在问题、企业诉求,及时协调解决前期和建设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召开调度会议,推动项目加快建设落地。

  三是“团结就是力量”。去年年底,东莞市储能产业联盟成立。该联盟是在东莞市发展改革局、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下,由东莞市锂电协会联合博力威、朗泰通、创明电池、阳天电子等100多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自愿加盟组成的非营利组织。据介绍协会是东莞储能产业综合性服务平台,将助力东莞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特色制造中心和创新发展高地。

  采访组注意到,相关企业各有自己的专长和特色,譬如东莞市朗泰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多种类的电池产线,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庭储能、户外便携式储能、小动力储能等领域,如今也是“从小往大”“,积极向工商业储能、储能电站等不同领域延伸。

  协会成员之一的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平表示:“如果能让这些链主企业带头把整个储能产业链带动起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将实现东莞储能产业二次腾飞。”

  东莞市把博力威认定为“链主”企业,并依托“链主”,举办中小工商业储能沙龙,集聚东莞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针对东莞市大量中小企业用电需求,探讨在东莞推广中小工商业储能的路径,探索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工商业储能推广模式。

  四是创新添把力。新型储能面临很多技术问题,优势企业如何再进步,传统企业如何转型等都是创新的问题。对此,位于东莞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发起成立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工场,为新能源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不仅吸引了产业链企业进驻,还带动了工程师入驻,以此探索新能源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路径。

  五是政企携手“抢生意”。东莞是外贸大市,“东莞制造”遍布全球,当前海外国家对新型储能产品需求明显,东莞也抢抓机遇,政企携手拓展海外市场,除了助力企业出海,东莞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联合召开东莞新型储能企业参与美国UL标准制定研讨会。“所谓一流企业做标准,通过共同制定标准,也将进一步便利东莞产品提升在国外的影响力,影响力有了,订单自然不愁。”有肇庆企业家评价。

  好企业也要靠服务孵化

  “强链”必须强企业,以实际行动体现“企业第一”。在本次调研中,采访组走进了我市多家企业,其中不乏效益好、利于本地长远发展的项目。但各地的服务有优有劣,为地方创造的效益也不一样。

  譬如采访组在一家新能源产业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了解到,该企业在有关部门的热情邀请下,决定把总部安家在肇庆,并把主要的产能放在肇庆。虽然项目相关产品在市场需求大,但是市场万变,必须向时间要机遇。企业十分希望可尽快建设,尽快投产。在相关负责人拍板之下,企业很快购地,但未料后续却经历各种问题,至今未解决。虽然记者从当地相关部门了解到,当地已经成立了专班,保障问题在年内解决。但该项目原本可在今年实现的产能却只能延迟。

  而肇庆新区的服务可作为参照。去年,在小鹏汽车肇庆基地的带动下,常熟汽饰选择落户新区。该项目主要生产仪表板、副仪表板、门板、立柱、软内饰、包覆饰件、智能座舱及其他内外饰零件,计划总投资2.9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4.275亿元,预计年税收约2000万元。

  为了让项目快动工、快投产、快出效益。肇庆新区全力践行“母亲式服务”。

  该项目去年10月25日签订投资合同,同年年底即完成交地并顺利接通临水临电;今年年初正式开工;今年4月,为做好即将试产的准备,常熟项目向新区提出了需要在6月份接通永久用电的需求。随后,新区企服中心迅速组织鼎湖供电局以及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会商,为企业解决永久用电问题。此外,为充分保障生产要素,肇庆新区还积极协调两区有关部门,协助企业加快完成竣工验收手续等。

  项目如今试产在即,新区企服中心经过多方协调,为企业建设的货运物流通道完成交付。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的规划永久路口以及周边环境配套也在同步完善。“这一切都是为了企业能够尽快投产。”

  这一条短促的时间线就是新区服务的缩影。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上半年,肇庆新区、鼎湖区GDP均排名全市前列的原因,制造业相继落地,不仅强化了地方的“造血”功能,也不断为全市“延链、补链、强链”贡献力量。

西江日报A05A05『强链』以场景建设培育产业生态 2023-08-15 2 2023年08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