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打破基层发展壁垒,带动乡村振兴,近两年,肇庆各地乡村通过集聚资源齐发展、联合打造产业基地、共同出资建设厂房等方式,推动村集体产业从“各自为战”向“联合作战”转变,走出了一条条行之有效的联村发展之路。(3月11日《西江日报》)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肇庆高度重视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深入实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大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激发乡村产业新动能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持续提升,农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但乡村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也面临着农业产业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等问题,尤其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各村“各自为战”发展模式造成资源、资金、人才、市场、经营能力等综合利用率不高。推进联村发展,能有效解决村集体组织力不足、发展不平衡、资源利用率低、效益不明显等乡村产业振兴中的短板和难题,既有效促进村集体增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联村发展”重在“联”,必须做实做好“联”字文章。乡村土地、农产品、闲置农房、劳动力、文化、生态等资源需要被进一步挖掘和盘活。只有把这些资源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才可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联村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找准乡村特色优势,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商活村,通过片区化抱团发展,推动乡村“沉睡”的资源转化为致富一方的特色产业。要大力支持各地村集体在镇政府统筹引领下,通过全资、控股、参股等形式抱团,整合、盘活集体资源资产,联合发展产业项目。同时,可引导国资国企、民营企业与村集体开展深度合作,探索产业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
“联村发展”作为乡村产业振兴新趋向新探索,要走得更远更稳健,必须建立起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要全面推广“合作社+企业+农户”等经营模式,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红,推动合作社与成员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要坚持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探索推行跨村联营联建、强村带弱村、村企联营、乡镇统筹等模式,推动集体经济向优势产业链条集聚。此外,还应最大限度降低乡村产业生产经营风险,培育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力、经营活力和带动能力,大力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力促乡村产业稳产增效、农民稳定增收。
联村抱团发展,让土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得到充分整合,让企业、社会组织、广大村民踊跃参与其中,实现集体收益、产业效益、农民利益相融共进。期待更多乡村探索更多“联村发展”新路子,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