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吴映霖
人才是培育和发展产业的基础。肇庆当前着眼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以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为抓手,加快推进肇庆高-鼎-端科教走廊规划建设,支持在肇高校做优做强,培育大批高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在肇高校也纷纷结合本地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持续培育高素质人才为本地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作为肇庆龙头高校,过去一年,肇庆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不仅新增特色食品产业学院、智慧教育产业学院2个产业学院,还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协同育人,完成39个行业企业共建实验中心挂牌,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当前,肇庆学院以校地合作服务全省和地方高质量发展,立足自身优势学科和肇庆市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电子信息、食品饮料预制菜、金属加工、现代农业等主导及特色产业发展所需,强化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三大核心功能,推进师生双创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多措并举推动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与双创人才培养,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积极谋划高校创新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为新质生产力培育贡献力量。
位于北岭山下的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是全国首批十五所职业本科试点学校之一。近年来,该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围绕肇庆本地产业布局,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增设更多的先进装备制造类专业(群),为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断输送高层次高素质技能人才。
同时,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还积极联合风华高科、小鹏汽车等企业共建学院,有针对性地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并向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校还与肇庆高新区10家企业签署“双录取通知书”“双百导师”校企合作协议,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人才要求相脱节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创新创业学院主导的肇庆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去年落户大旺校区以来,引入了15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还帮助1.2万人次实现就业,有效推动解决企业用工荒、用工难的问题。
位于肇庆新区的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是近年来新落户肇庆的高等院校。该校一直以来强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以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作为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一所新型大学,如何凸显区位优势和应用型大学类型特征,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是学校转设以来,一直在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该校执行校长张光宇表示,该校定位为“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就是要打开校门,服务地方,链接产业,协同开展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创融合、校地融合、国际合作五大攻坚,培育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关联度高、融合度高、贡献度高的“三高”特色,形成与区域和产业共生共荣的良好生态。
据介绍,该校为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共谋发展,已与本地企业小鹏汽车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计划于5月揭牌合作项目,为该校本地毕业生提供稳定的项目实习实训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