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翠华。受访者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对教育事业有深厚的热爱,愿意为乡村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投入时间和精力。”对乡村教育的深刻理解,广宁县江屯镇中心小学数学教师欧翠华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扎根乡村教育24载,欧翠华始终坚守教育初心,用热爱与辛勤让桃李芬芳。为此,她在2016年被评为广宁县优秀教师,2016年被评为广宁县优秀班主任,2021年被评为广宁县名教师,2023年被评为肇庆市优秀教师。
乡镇教学与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如何结合乡镇学生的特点,活跃课堂气氛,实现玩中学学中悟,时常成为欧翠华反复琢磨的问题。
“我认为乡镇与城市在所教科目上的差距不是教学设施,也不是学生本身,差距是学生的家长。”为什么这样说呢?欧翠华解释,主要是因为乡镇学生的家长大部分外出打工,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在学习上与城市的学生相比,缺了家长对他们的督促和指导,从而对他们的心智带来一定的影响。“即使我们在乡镇教学中,没有特别先进的教学设施,没法给每个孩子进行数据分析,但我在课上过程中,经常安排学生做客观题,通过练习,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一目了然,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可以让我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辅导,真正实现不让每个孩子掉队。”
为人师亦为人母,除了做好课堂上的教学外,对于乡镇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欧翠华同样倍加关心。言传身教,引领留守儿童用热情乐观的态度去帮助别人,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化解不良情绪,是欧翠华的教育心得。“平时和留守儿童交流时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肯定、少否定,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安慰、疏导和更多的理解与支持。让他们从老师的言行中树立自信,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她说道。
扎根乡村教育24载,欧翠华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她介绍,在乡村地区,很多孩子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文化环境等原因,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然而,正是这些孩子通过接受教育,逐渐打开了视野,拓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信,从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我深感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尽管在乡村教育的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比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基础薄弱等。但是,正是这些困难让欧翠华更加明白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也更加坚定为乡村教育事业奋斗的决心。“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爱去教,就一定能够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欧翠华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