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肇庆市中医院内,市民正在接受中医治疗服务。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近年来,肇庆以建设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为契机,通过建阵地、优服务、育人才等措施,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造福基层就医群众,积极推动肇庆中医药工作高质量发展。
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网络
“敞亮的新医院,充裕的停车位,便捷的挂号支付系统,方便又舒服。”到广宁县中医院新院看病的李伯笑着告诉记者,到新医院看病,环境更好,设备更新,就医体验明显提升。不仅广宁县迎来了中医院新院,我市还有8家中医院也迎来了新院建设和门诊住院大楼改扩建。2023年,我市中医医院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比2020年增加10.59万平方米和11.39万平方米,分别增长92.11%和95.02%。
近年来,我市围绕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持续推动中医医院升级建设,为建设高水平的中医医院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还加快推动基层中医馆建设和人才配置,其中,建成8家示范中医馆、80家中医阁。此外,全市113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实现基层中医馆全覆盖,全市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中医专业人员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共1869人。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98.42%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切实筑牢中医药基层服务网。
打造“肇庆样板”
县域中医医共体
“现在在镇卫生院就可以做康复治疗,实在太方便了。”家住德庆县九市镇的江叔喜笑颜开。他患有腰椎病,以往发病时要去二十多公里外的德庆县中医院,一来一回要花半天时间,本来不适的身体更加吃不消。
江叔的难题在德庆县成立中医医共体之后迎刃而解——德庆县中医院下沉到镇卫生院的医生为他做康复治疗,后来在县级医生的指导下,镇卫生院的医生逐渐熟练掌握针灸、推拿、放血等10多项中医适宜技术,从此,江叔“足不出镇”就能把病看好。近年来,肇庆积极推动中医医联体建设,8家中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其中3家为紧密型县域中医医共体,德庆县中医院更是成为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省级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据统计,2021-2023年,中医医联体牵头医院派出专家下沉基层医疗机构1246人次,接收基层进修215人,指导基层推广新技术101项,双向转诊上转5724人次、下转2979人次。
除了促进市内中医医疗资源流动,肇庆还积极争取省级医疗资源下沉,带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发展。据了解,肇庆已争取4家省级中医院组队帮扶肇庆5家县级中医院,帮扶临床科室达31个,并与广东省中医院合作开展“星火工程”行动计划。
多措并举培养中医药人才队伍
今年6月底,2024年度广东省“薪火培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肇庆站)举行,300多名肇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活动不仅能通过优质教学的培训,提升基层中医队伍的服务能力,还能促进名师名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疾病的治疗思路在基层中医队伍中生根发芽。
持续充实和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服务水平,是肇庆市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上“铆足劲,下功夫”的缩影,近年来,肇庆市通过不断完善中医药人才政策,积极培养中医优秀人才、充实基层中医药人才等措施,切实构建人才队伍提升平台。如弘扬岭南中医梁氏流派,实施流派传承“百人工程”,培养流派传承人才62人。再如实施中医师承项目,组织70人跟师名中医专家,评选中医类市名医工作室9个,将中医药人才纳入西江紧缺人才评选、肇庆市高层次人才评定,12名中医药专家入选肇庆市高层次人才名单。
据了解,市卫健局还通过实施“千人强基计划”,招聘120名中医本科生充实基层;2023年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培训人数达4900人次。近年市级举办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中医专病诊疗技术等培训约30期,培训人数达40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