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江日报》报道,今年4月10日,首批4万尾“祖籍”鸭绿江的香鱼在广宁县赤坑镇成功实现养殖。北方香鱼不仅对水质要求高,而且要求水温不能太高。夏季肇庆高温多雨,接近40℃的天气,给香鱼养殖带来了许多挑战。但在镇政府和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困难被一一解决。截至7月底,首批养殖香鱼已经卖了6000多尾,收入十分可观。
近些年,跨区域种养案例比比皆是。离海最远的地方——新疆,通过海虾淡养+盐碱池造“海水”,迎来了海鲜大丰收;中国进口量最大的水果——榴莲,在广西、海南等地规模化种植;肇庆德庆县计划总投资1.85亿元打造蓝莓基地。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叙事背景下,各地党员干部、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当地满足引进动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要求,强调要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北方香鱼跨越数千里来到肇庆,主要原因在于大湾区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也有适宜的生长环境。香鱼扎根肇庆,一方面降低了企业长途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赤坑镇云山里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带动了村民致富,促进了当地发展。这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用“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唤醒“沉睡”资源,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激活发挥“无形的手”。理论与实践表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要继续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通过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竞争公平有序等方式,促进资源要素顺畅流通,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继续利用好“全肇办”涉企服务、“双容双承诺”“企业·市长直通车”等先进经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市场活力做“加法”,提振民间投资信心,让资源愿意流过来,也能留得住。
管好用好“有形的手”。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放得活”,也要“管的住”。要继续坚持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化市内“一对一”县域帮扶协作机制,持续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做深做实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积极推进“一县一产”“一镇一品”“一村一业”,通过市场化、商业化、项目化运作盘活县镇村资产资源。要强化督察的“利剑”作用,通过强有力的督察手段,打通影响项目、产业发展的“中梗阻”,促进资源要素充分流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当然,“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对于海虾淡养、北鱼南养等模式,我们不能照搬。要立足肇庆实际,顺应事物发展规律,借助科技力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也只有如此,跨区域种养才能成为现实,“沉睡”资源的流通才更有效率、更有保障,发展才更有韧性、更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