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中共肇庆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肇庆市委、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市直三部门就此谈落实。
市发改局:以“四个坚持”
推进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
推进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须激发动力抓实举措。市发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维福表示,市发改局将以“四个坚持”推进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
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推进形成新格局。市发改局将加强东部城区各区域本地规划和各专业领域专项规划的对接融合,着力谋划“十五五”期间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重点改革、重点项目,科学合理提出阶段性目标。
坚持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一体化建设。市发改局将坚持项目化工作法,着眼于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地下管网、教育医疗、园区建设等重点领域,谋划东部城区一体化项目库。着力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为先导,构建东部城区一体化互联互通网,加快打造以肇庆新区为中心的交通综合枢纽,谋划东部板块区域间交通路网项目。配合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谋划建设临空经济区。推进肇庆新港新基湾码头等工程建设,加快打造西江内河航运中心和江海联运枢纽。
坚持以产业协作为导向,加快产业集聚升级。市发改局将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加快产业链培育发展,引导重大产业项目集群布局。全力支持大型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园区建设,打造高水平产业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园区提档升级。
坚持以政策资金为保障,强化要素支撑。市发改局将聚焦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抢抓政策机遇期和窗口期,持续谋划储备一批符合专项债券、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资金投向的项目,加强资金多元投入保障。
市交通运输局:提升东西部板块
交通互联互通水平
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交通一体化建设须先行。《实施意见》围绕交通设施一体化建设等方面作了详细部署,提出打造东部城区半小时交通圈、提升与西部板块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深度融入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主动参与共建“轨道上的大湾区”等多项举措。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鸿志表示,市交通运输局将立足全市发展所需,强化路网规划和前瞻布局,着力推进端州、鼎湖、高要、四会、肇庆高新区之间的快速通道连接,加快打造“肇庆新区—四会城区—肇庆高新区”东部小环线,积极构建“肇庆新区—鼎湖区—端州区—高要区”东部大环线,重点加强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起步区、铁路站、机场、港口等重要交通节点连接。持续打通瓶颈路,规划建设一批区域快速路,畅通东部城区内部道路的“毛细血管”,健全交通接驳设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便捷换乘,提升区域通勤效率。进一步完善西部板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批国省道项目建设,推动普通省道“四升三”,扎实做好“四好农村路”“美丽农村路”建设工作,力争一批乡村产业路、特色旅游路早日建成通车,牵引带动西部板块和城乡融合发展。
在深度融入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方面,市交通运输局将重点加快推进广湛高铁、珠肇高铁、深南高铁等在建轨道交通建设,加快肇明高速、广昆高速扩建等项目建设,推进惠肇高速、佛肇云高速、江肇第二高速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早日落地,推动高速连线成网,拉近肇庆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同时加快对接深中通道,加快推进对接佛山路网的交通项目规划建设。
市工信局:加快构建东部板块
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现代产业一体化发展是推进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必由路径。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邱健强表示,全市工信系统将在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扩容提质和企业降本增效三个方面加快构建东部板块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市工信局将着力推进东部城区产业一体化谋划、差异化发展、高端化升级,聚焦产业链环节差异化布局,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带动“主导+特色”产业向高端新材料、终端产品、后市场服务延伸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将东部城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带。
在平台扩容提质方面,市工信局则将聚焦构建大园区开发建设与管理模式,分层次分类别整合全市园区资源,优化县际要素配置,推进园区一体化布局。以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为核心辐射整个东部板块,促进三大功能区错位协调发展,形成产业互补和空间一体化发展格局。
降本增效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市工信局将依托落实国家专项再贷款、大规模设备更新及省级技改资金等政策,完善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平台建设,推动生产数字化向服务智能化发展,健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加快企业产品换代、生产换线、设备换芯、绿色智造,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文字/西江日报记者 陈洁 陆志锋 苏燕君
统筹/西江日报记者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