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下午,出席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全体委员和列席人员开展分组讨论,审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大家纷纷表示,报告全面展示了过去一年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的喜人成效,亮点纷呈、干货满满。
过去一年,市政协踔厉奋发、攻坚克难,聚焦深入实施经济工作提质增效年、“百千万工程”典型突破年和基层作风优化提升年行动,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迈进新的一年,委员们将继续聚焦肇庆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不断为肇庆高质量发展助力。市政协领导李剑、陈宣群、江启宁、冼以良、林永红、李沁到各组参加讨论。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
做大、引强、创新是关键
近年来,肇庆在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电子信息三大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市政协委员程泽芳认为,要实现“两新一电”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需要持续发力,加大投资力度。
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程泽芳建议要强链补链,打造完整产业链,重点引进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企业,支持本地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打造产业集群。还需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
针对新型储能产业,程泽芳建议充分发挥肇庆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锂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推动示范应用,拓展市场空间。同时鼓励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探索储能商业化运营模式。
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程泽芳建议聚焦细分领域,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利用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针对肇庆产业发展现状,市政协智库专家王建华坦言“高科技企业数量与质量仍有提升空间”。他指出,当前部分产品工艺较粗糙、技术迭代滞后,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亟须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高端研发资源。
瞄准新兴产业赛道
因地制宜布局低空经济
肇庆去年发布《肇庆市推动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了发展低空经济的8项重点任务。
市政协委员陈鸿韬表示,低空经济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肇庆积极部署和发展低空经济,能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肇庆拥有较为完善的农业体系和林业体系,能为低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很好的应用场景,并反过来促进农林业的发展,建议加大在农林领域的低空经济研究。应注意到,低空经济是新兴产业,目前行业标准体系并不完善,建议肇庆加大力度开展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抢占低空经济领域标准的制高点和话语权。
市政协委员陈世骏认为,肇庆可以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配套跑道等设施,引进相关企业,打造低空产业集群。引导市内高校培养无人机及低空经济领域的对口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出台支持政策,为本地无人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如对引进的外部无人机企业减免税收,并提供购机补贴等优惠政策。
统筹绿美生态资源
多点发力促进成果转化
“绿美生态建设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积极促进作用。”市政协常委方晓海十分关注生态环境工作,他建议通过多途径积极将绿美生态建设成果转化为“金山银山”。一是建议发展生态旅游,深度挖掘肇庆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打造鼎湖山生态康养游、七星岩山水文化游等特色生态旅游线路;二是培育生态农业,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广绿色种植技术;三是壮大生态工业,积极引入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四是推动生态金融,探索建立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机制,开展绿色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支持生态建设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市政协委员谢国辉以市良种中心为例,建议深挖“农业+文旅”潜力,依托田园景观、农作物种植体验等资源,串联周边景区、民宿和农耕文化,打造沉浸式乡村生活场景。“这种模式既能推动沙浦全域创建‘中国农业公园’,也可为肇庆农文旅融合提供鲜活样本。”谢国辉表示,农业是文旅的根基,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唯有两者深度融合,才能让乡土资源焕发持久生机。
聚焦群众所盼
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
市政协委员沈名晓结合自身工作,提出加快基层医疗提质的建议。“患者在不同医院重复检查、重复录入病史的现象亟待解决。”他建议政府牵头,搭建全市范围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整合区域内资质医院的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与医保数据,实现跨机构信息互通。沈名晓还呼吁政府应当加大财政对镇、乡、村医疗的投入,并重点提升护工等陪伴病房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让家属更放心托付。在医疗基层建设方面,他提出应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其中,从而弥补公立医院部分职能在基层的缺口。
当前,肇庆市正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运动之城,市政协委员廖春华表示,可以以此为契机,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同时不断建设和完善体育消费新场景,补齐全民健身场地短板,打造“触手可及”的体育健身圈,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紧抓人才队伍建设
打造科创平台育才引凤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人才。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市政协委员唐雪莹尤为关心引才育才问题。她建议,地方应用型高校应积极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助力肇庆高质量发展。
肇庆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建设同样是委员们的热点话题。市政协常委黄梅芬认为,科技走廊将吸引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在推动肇庆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生态体系、汇聚高端人才资源、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她建议,未来肇庆可继续聚焦重点领域,强化产业特色;主动对接广深港“创新大脑”,深化区域协同合作;优化科技金融支持,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夯实人才支撑基础,强化住房、教育、医疗等配套保障;优化政策与营商环境,对入驻科技走廊的企业给予相应政策扶持;加强大湾区标准化工程师的培养,助力肇庆技术、肇庆产品、肇庆工程走出去。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陈松连 陈洁 甘婉怡 胡源愿 李考考 苏燕君 张苑卉 实习生 梁希烨
统筹 西江日报记者 李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