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文学史上的钱谦益形象□ 邓 勤

2025年03月02日 西江日报

《钱谦益的诗文、生命与身后名》 严志雄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二四年十月

  作为江南文学巨擎,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有《有学集》《杜诗笺注》等著作问世,然而其后世评价却颇富争议。其诗文因政治原因曾遭到禁毁,其人亦被清高宗乾隆列入《贰臣传》。晚清民国以降文禁稍松,钱谦益诗文通过刻印开始广为流传。然而其诗文虽渐流传,解人却少,这与钱谦益博通文史、旁涉梵道,为文作诗又词雅意深、今典古典并用等不无关系。可见理解钱谦益绝非一件容易事。

  香港中文大学严志雄教授长期致力于钱谦益的相关研究,已出版《钱谦益〈病榻消寒杂咏〉论释》等专题著作。严志雄指出,若就文学地位而言,则钱谦益仍应得到肯定。严志雄出版的《钱谦益的诗文、生命与身后名》包括《谦益攻排竟陵钟、谭新议》等九章,讨论了钱谦益生前对竟陵派的攻排,与柳如是的《东山酬和集》,与王士禛、钱曾等后学的交往,以及逝世100年后乾隆仍禁毁其诗文等诸多议题。同时关注到了钱谦益诗文在海外的流传与影响,并以清末民初钱谦益诗文的“复出”收束全书。

  本书研究视野广阔,作者从文本细读入手,深入挖掘钱谦益诗文中的典故、象征和隐喻。例如在解读钱谦益对竟陵派的攻排时,并非简单地从传统的知识性和考证性角度出发,而是运用布迪厄文化社会学中“文学场域”理论,将钟惺及竟陵诗学置于明末清初的文学与文化建构、生产接受的语境中,重新检讨钱谦益批评背后的意识、价值和权力逻辑。这种解读方式让我们看到了钱谦益文学批评的深层次原因,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观点。

  在探讨钱谦益与柳如是的《东山酬和集》时,我们看到了一幅生动的情感画卷。《东山酬和集》是他们爱情的结晶,也是欲望、权力交织的文本。书中通过对二人唱和诗的分析,展现了他们在情色机制和“赠答”互动结构中展露与建构各自的主体性。作者指出,这本诗集在传播过程中,从私人的情感表达演变成了公众参与、消费的文化产物,与晚明的情观、青楼文化以及美学、价值体系相互交织,成为晚明文化记忆中璀璨的一部分。

  同时,作者注重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剖析钱谦益。以“黄毓祺案”为例,作者指出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的相关考辨虽有硬伤,但却提示了从社会关系学研究明清文史的方法。钱谦益身处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其家族、姻戚、乡里、师弟、座主门生等关系,都对他的命运和诗文创作产生了影响。他的诗文大多缘事而发,涉及特定之人、事、地、物、时,所以研究其诗文不能忽视人际关系这一重要因素。此外,本书还关注到了钱谦益诗文在海外的流传与影响,以及清末民初其诗文的“复出”,全面而深入地展现了钱谦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作者指出,不能仅仅从泛政治、泛历史、泛道德的角度去评判钱谦益,而应通过深入的文本分析和对其所处社会关系的考量,去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钱谦益。这本书不仅是对钱谦益研究的重要贡献,也为明清诗文乃至整个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西江日报A03A03重塑文学史上的钱谦益形象□ 邓 勤 2025-03-02 2 2025年03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