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成熟阶段的传统产业不同,未来产业尚未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未来产业的支持政策不能去搞“大水大肥漫灌”,需要有温光水气肥的精准调控。要强化适应未来产业特征的关键“养料”供给,不能简单地“投砖头”搞固定资产投资,而要“投人头”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强化“投资于人”的思维,探索“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的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培育未来产业,不能简单地搞短线、挣快钱,而要创设专注长期投资的耐心资本,能够走过从“播种”到“出苗”、再到“参天大树”的长周期。培育未来产业,要建设合适的“苗床”,加快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未来产业科技园等孵化机构及知识产权、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等建设,丰富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构建“关键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未来化”的场景应用创新体系,推动未来技术走向未来产业。
培育未来产业不能揠苗助长,而要有战略耐心,善于墩墩苗,给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的空间,探索建立“边孵化边调整、边培育边调试”的市场导引制度,建立寓治理于服务的未来产业治理模式,给予初创企业一定的成长“包容期”。下大力气创造深耕细作的条件,支持引导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持续强化研发投入,承担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同时在政策上加强对首台(套)、首批次等的支持。增强高校、科研机构“选种”的机会,支持“育新种”“培新苗”,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度权,对基础研究实行长周期、高强度的稳定支持。
——《经济日报》:培育未来产业要有战略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