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时,别错过这些“安全课”

2025年04月21日 西江日报

  2015年来,展现现代国安工作的电视剧不断涌现,在国家安全法治教育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题材与新法的实时互动

  国安题材电视剧反映了新实施的国家安全法律,成为了观众了解国家安全法律的窗口,而这些新的法律也逐渐成为了国安剧创作的素材,形成了现实与创作的实时互动局面。

  在国家安全法治领域,2015年以来,新出台或修改的《国家安全法》(2015)、《网络安全法》(2016)、《国家情报法》(2017)、《数据安全法》(2021)、《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反间谍法》(2023)等法律,或多或少都出现在作品中。

  《守卫者·浮出水面》(2017)讲述的是国安侦查员成立专案组侦查破案,联手保卫国防机密与国土安全的故事,这与《国家安全法》中有关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的条文相呼应,表明了传统安全的重要性。

  《你安全吗?》(2021)则是探讨了网络世界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和挑战,提醒观众在网络时代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恰好与新出台的《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网络安全法》对应起来,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非传统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

  《国家安全法》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法律,详细规定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等传统安全以及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的保障任务,同时明确指出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同时,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风暴舞》(2021)虽然背景是虚拟时空,但其中提到的安全情报部及有关情报人员可与《国家情报法》相关联,都是为了加强和保障国家情报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于无声处》(2015)、《谍海追踪》(2019)与《特工任务》(2023)虽然都是在讲不同领域的反间防谍故事,但是基于新修订的《反间谍法》,《特工任务》中的间谍行为对应了新增的“投靠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行为,而《于无声处》《谍海追踪》还只是在讲修订前《反间谍法》规定的“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这一间谍行为。

  新法将“投靠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和“针对国家机关、涉密单位或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实施网络攻击等行为”都明确为间谍行为。所以,利用《特工任务》来讲解新修订的《反间谍法》,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通过国家安全法治教育,公民深入学习这些法律法规,准确把握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清晰认识到自身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法定责任,从而增强对国家安全的敬畏之心和守护之责。

  引人深思的法律案件

  国安题材电视剧中呈现出的案例,不少都是新近发生的。一方面,这些案例成为了剧集创作的丰富来源;另一方面,剧中案例与现实案例再次引发热议,观众从中学习到了国家安全知识、培养了国家安全意识。

  早在2018年,《焦点访谈》就用两期节目讲述了主题为“危情谍影”的案件故事,用事实说法,提醒那些被间谍盯上的政治、经济等文科专业或者涉及国防科工机密专业的学生。

  除了节目中的案例,还有公开报道的一些案件,也被运用到了《对手》(2021)《特工任务》(2023)以及《真心英雄》(2025)等作品中。

  《对手》和《真心英雄》之“无名”单元都讲述了一个现代谍战故事。间谍隐藏在不同职业中,如出租车司机、餐馆老板、主持人、鱼贩子等,不易被发现。如果不小心上当,极有可能泄露国家机密成为间谍帮凶。剧中的科研人员、掌握国家秘密的其他人员,都不慎落入间谍圈套。

  因此,借助《对手》《真心英雄》再次运用现实中案例进行国家安全法治教育十分有必要。

  《真心英雄》还提到,小学生应开始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更是把《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2018)、《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20)中对小学生要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通过案例展现出来,显示了国家安全教育的成效。

  而《特工任务》中,间谍则是把目标对准了那些爱玩游戏的大学生,利用网上虚拟世界让他们完成间谍任务,是更加隐蔽的陷阱。这种新型的犯罪方法,通过法治案例方式反映到国安剧上,起到了警示作用。

  在剧集播出时,词条“黄子诚涉及间谍行为提出自首”“大学生是间谍眼里的菠萝饭”登上了热搜,引发观众尤其是大学生们的讨论,不少UP主还进行了二创,针对词条涉及的《刑法》《反间谍法》并结合案例进行讲解,进一步加深理解。

  来源:文汇报

西江日报A08A08追剧时,别错过这些“安全课” 2025-04-21 2 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