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的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法治化保障新阶段。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肇庆当以法治为基、创新为翼,全力推动法律精神转化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广东制造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筑牢公平竞争基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法》以“平等对待、公平竞争”为核心理念,直击民企发展痛点。肇庆需在以下几方面重点发力:深化市场准入改革,全面实施全国统一负面清单制度,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预制菜等特色产业领域,探索“非禁即入”落地细则。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建立政策制定“法律顾问前置审核+市场监管动态评估”机制,年内完成妨碍统一市场存量政策清理。破除要素获取壁垒,推广高新区“用地清单制”改革经验,推动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优先向民企开放交通物流、产业规划等数据资源。金利五金产业园可试点生产要素“一站式”配置平台,让民企与大企业同台竞技。
畅通金融血脉,破解融资高山。针对融资难、融资贵痼疾,《促进法》提出差异化金融支持方案。肇庆可构建“三维支撑体系”:扩大信用融资规模,依托“肇信融”平台深化政银企对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增长30%以上;设立中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降低担保费率至1%以下。创新资本对接机制,联合深交所共建企业上市培育基地,重点支持同宇新材料、维诺珠光颜料等隐形冠军登陆科创板;探索四会玉器、广宁竹业集群发行集合债。优化金融服务生态,建立首贷户拓展奖励机制,推动银行机构落实“尽职免责”条款;在高新区试点“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白名单”,带动链上中小民企融资。
强化创新赋能,锻造产业竞争力。《促进法》专设“科技创新”章,为民企转型升级指明方向。肇庆有多个重点项目值得聚焦: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宁德时代新能源研究院、小鹏汽车实验室向民企开放;支持风华高科牵头组建电子元器件创新联合体,攻关MLCC薄层流延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高校成果转化加速计划”,在肇庆学院设立技术经纪人培训基地,促成科技成果在民企落地。培育新质生产力,在智能网联汽车、新型储能领域设立民企专项扶持资金;支持鸿特精密等企业建设“5G+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构建亲清护企生态,筑牢权益保障网。《促进法》以专章形式强化权益保护,肇庆须在创新实践上多做文章:推行柔性监管模式,在端州商贸区试点“综合查一次”改革,整合市监、税务等12个部门检查事项;对A级信用企业实行“无事不扰”。根治拖欠账款顽疾,建立政府采购支付预警系统,将机关事业单位付款周期压缩至30天内;设立中小企业账款速裁法庭。完善风险救济机制,组建“法润民企”法律服务团,提供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指导;在东南亚出口集中区建立法律服务站,护航企业出海。
弘扬企业家精神,厚植发展沃土。要落实“企业家培育”要求,实施“肇商菁英”计划,联合中山大学开设民营经济大讲堂;建立企业家紧急事态应对机制,对创新探索中的非主观过错依法容错,严守法律红线。设立“企业家日”,设立“金利五金工匠奖”,让实业报国成为时代风尚。
法治东风劲,西江潮正涌。当以《促进法》实施为契机,把肇庆打造成为要素涌流、活力迸发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让“肇庆制造”在大湾区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中共肇庆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