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庆官圩镇是肇庆荔枝产量最多、荔枝种植历史最悠久的小镇。 官圩镇政府供图
编者按
德庆官圩镇的“鸳鸯桂味”荔枝,以“晚熟”之姿诠释时光的厚赠。当岭南荔枝渐次退场,德庆荔枝方在盛夏悄然登场,红透枝头的果实沉淀着三百年的种植智慧与文化传承。从古树保护到农文旅融合,从荔枝旅游文化节到青年联谊,德庆以“鸳鸯桂味”为媒,将甜蜜产业打造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让这颗承载美好寓意的“东方爱情果”跨越山海,甜遍全国。
在广东肇庆德庆县的西南部,有一个肇庆荔枝产量最多、荔枝种植历史最悠久、底蕴也最深厚的宝藏小镇——官圩镇,这里以盛产“鸳鸯桂味”荔枝而出名。
和茂名高州、广州增城等地的荔枝不一样,官圩镇的“鸳鸯桂味”有一个显著特点——晚熟。
当岭南其他地方的荔枝逐渐被摘下枝头,德庆的“鸳鸯桂味”方始“从容登场”,颗粒饱满的“鸳鸯桂味”悄然红透枝头。而这“晚熟”,正是时光的馈赠。
百年古荔,时光的味道
官圩镇的荔枝故事,要从谢村村委会背后那棵300岁的荔枝老树开始说起。
清朝,官圩镇谢村村出了个名中医,名为谢兰修。经友人介绍,谢兰修为增城一位富人治好了久治不愈的背痛,富人十分感激,于是送了两株家中特有、从不轻易给人的荔枝果苗给谢兰修带回家栽培。就这样,源于岭南荔枝名产地增城的优质果苗,被移植到了几百里外的德庆官圩镇谢村村。
令人没想到的是,地处山区县的德庆十分适宜荔枝生长,加上谢村地势平坦开阔,四面环山,土地肥沃,且含锰量高,因此,谢兰修园的荔枝既保持了“母树”的风味,更增添了自身特色,方才成就了今日德庆官圩的“鸳鸯桂味”。
而官圩镇最古老的一棵荔枝树,正坐落于谢兰修园中。
走进位于官圩镇谢村村委会背后的荔枝园,一条约1米宽的小径两旁,种满了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树皮上的青苔更为老树增添几许时光的厚重。
在小径入口处,最枝叶粗壮、蓬勃生长的一棵,正是具有300岁树龄的荔枝老树。
“荔枝园共有30棵老树,最年迈的300多岁,最年轻的也有100多岁,老树的树皮明显更为粗糙,沧桑感强些,但从老树摘下的荔枝味道确实不同,核小皮薄,味道鲜甜,一棵老树每年约能产出500斤荔枝,可谓一果难求。”官圩镇谢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汉金说。
荔枝纹脉里的“东方爱情果”
之所以称为“鸳鸯桂味”,得从德庆荔枝最具特色的地方说起。
在位于官圩镇胜敢村的荔枝园,走近荔枝树一看,会发现大部分果实上还附有一个小果实,形成一大一小的“鸳鸯果”。
据胜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孔妹连介绍,荔枝成熟时,果皮颗粒中有条明显的分界线,颜色红中带绿、品相很好,果核细小,焦核率高,果肉厚实且肉质晶莹透亮,轻咬一口不流汁,味道清甜可口,食感爽脆不腻口,一股桂花的清香涌上舌尖,方才得名“鸳鸯桂味”。
早从唐玄宗为博红颜一笑,不远千里“一骑红尘”送来荔枝,时至今日,“鸳鸯桂味”从品相、名称到文化典故,依旧满载美好爱情的寓意,被称为“东方爱情果”,成为水果中最具“爱情寓意”的情感表达载体。
“每年6月,官圩镇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荔枝旅游文化节,德庆荔枝具有特定的地方文化属性,因此,除了把荔枝的品质把控好之外,我们还把它背后的人文故事充分挖掘、展现,并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镇村的培育,深挖地方产业特色,形成链条,从农业产业延伸至农文旅融合发展。”官圩镇委书记蔡宇翔说。
德庆荔枝虽然“晚熟”,但这丝毫不影响它送达客人手上的速度。
2024年3月,依托“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镇村建设契机,肇庆首个顺丰“快递小镇”在德庆县官圩镇揭牌,推进全镇各村(居)“快递进村”全覆盖,助力官圩镇“鸳鸯桂味”荔枝、贡柑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广东,卖向全国。
目前,顺丰“快递小镇”项目已完成,官圩镇所辖行政村末端寄递覆盖率达100%,快件量同比增长约30%,有效带动农户增收。
“德庆荔枝最远运送到新疆,空运速度极快,当天发货,隔天就能送达首都北京,让天南地北的荔枝爱好者都能吃到新鲜的‘鸳鸯桂味’。”顺丰快递相关负责人介绍。
还有不到半个月时间,德庆官圩镇将迎来一年一度的盛事——荔枝旅游文化节,这也是官圩镇已持续举办六届的乡村节庆。“晚熟”的鸳鸯桂味,也将在此时迎来属于它的“黄金时期”。“晚熟”荔枝的从容登场,恰似德庆这座“中国最美县域”的生活智慧——不争早市繁华,只待时光酝酿。
摘编自《南方日报》